冯丽,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中教部副主任、英语教研员,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沙坪坝区学科带头人。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主持人,重庆市基础教育课题主持人。担任教研员20余年来,坚持在教研工作中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让“成长式”思维模式朝更广阔的空间打开。笃信改变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陪伴他们去经历,和他们一起成长。以默默无闻的付出,引领着身边一批英语教师茁壮成长,成为教师们成长路上的摆渡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引领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是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教研员,要多给学科教师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搭台子,做他们成长路上的摆渡人。”冯丽深知想要又快又好的推动全区教育的发展,仅靠几位“名师”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冯丽身边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在重庆市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他们迅速“崛起”的背后,其实是她一揽子“骨干培养”举措的朵朵浪花。
骨干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作为教师团队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在一所学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建立和完善教师人才梯队培养制度,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冯丽为沙区的老师们准备了三份“大礼”。
从一定意义上说,冯丽算得上是教师培训的先驱者。2008年,教师培训才刚刚起步,她作为项目承担人,率先为沙区进修学院争取到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两个国培项目,并和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四度联手,合作了2013年市级培训以及“国培计划”培计划””及“国培计的三个国培项目。
这几个项目的成功实施,让冯丽在教师培训中闯出了一条路子,不但在重庆市内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是在英语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4年她入选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并被西南大学等7所高校聘为国培项目的长期客座教师;被沙坪坝区、两江新区、大足区、南川区等地聘请担任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导师;被重庆市教委授予“田家炳基金会扶助重庆贫困地区中小学英语培训项目”卓越贡献奖以及“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这一个个的项目的实施,就是她准备的第一份大礼——为教师培训搭建“骨干”平台。
其实,在冯丽近十年的一线教学生涯中,公开课是她个人成长最好的见证。担任教研员之前,她曾是沙坪坝区的优秀赛手,获得过重庆市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重庆市青年教师赛课的最高奖、沙区赛课一等奖。在二十余年的教研工作中,她一直铭记香港教统局Betty女士说过的话:“改变教师最好的方法是一起去经历,陪伴他们面对困难,一起去成长。”
为此,她善于用她那双慧眼,使杨代洪、杨勤心、商思佳、邹一曼、张寒等一颗又一颗的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语言功底、娴熟的课堂机智使他们收获了太多荣誉。在这些教学新星中,20人获得全国赛课一等奖、12人获得二等奖,6人获得重庆市赛课特等奖、20人获得一等奖……。这一串串数字的不断累积,都是她陪伴教师克服困难、华丽蝶变最好的诠释。这便是冯丽为沙区教师们准备的第二份大礼——用课堂打磨加速“骨干”成长。
冯丽在教学生涯中一直沉浸在课堂做研究,擅长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案例研究,诠释教育教学理论,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可触摸、可操作的教学行为,影响身边的同行,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她自己领衔了一个国家级课题和两个市级课题,主研了十几个国家和市规划课题。她把身边的骨干教师吸纳过来,引导他们走上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
因为科研,教师的劳动给他们带来了乐趣,谢菁菁老师获得特级教师称号,晏娟、王中群老师荣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5人成长为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4人成长为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这一批批教师的迅速成长,都源自第三份大礼——让科研引领激发“骨干”潜力。
思维模式实时更新
“如果我们能及时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就能有针对性地去改善或者发扬,从而获得进步与发展。”用冯丽的话来说,《看见成长的自己》这本书对她的影响巨大。在她看来,教研工作必须接受成长式思维模式,突破僵固式思维模式。
为了不让自己的教研工作停滞在高原期,多年来冯丽一直在尝试建立“旨在教师发展的研修共同体”:教研活动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区域研修共同体,解决了谁要研修的问题,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教师“成长科研”为载体,建立区域合作研修共同体,解决了研修什么的问题,找准教师发展的方向;通过“同侪支援”的方式,建立校际合作研修共同体,解决怎样研修的问题,打通教师发展的渠道。
生命本无意义,但如毕淑敏所说,每个人都要给自己规定一个生命的意义。冯丽是在用她的生命去做她热爱的事情,不仅让自己快乐,而且对别人有所帮助。这一路走来,她热爱着她的事业,成就着她的老师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引导他们。
“教研员作为学科领军人,必须拒绝钝化,不断更新”。冯丽经常用挂在嘴边的这句话,鞭策自己,不断成长,自我完善。未来,她还打算借助“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平台,把她的团队打造成学习型组织,潜移默化感染身边更多的老师,把主动学习当做不断调动、维护、充实和更新成长的“动力源”。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