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样的‘开学法治课’,学习到很多法律知识和反诈知识,不仅知道了针对大学生的诈骗套路,还了解到防范诈骗的小妙招,也让我们心里更有底了!”9月18日上午,四川外国语大学校月亮广场人头攒动,在沙坪坝区司法局咨询台前,大一新生程嘉一边拿着普法宣传手册,一边与大学生普法志愿者积极互动,现场热闹又有序。
活动当天,沙坪坝区司法局联合童家桥街道、沙坪坝区法院、区检察院、童家桥派出所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开展“普法进校园”反诈普法宣传活动,近千名在校大学生与周边社区居民,以听宣讲、提问题、领资料等方式沉浸式学习反诈知识,一场校地协同、部门联动的法治守护行动在此火热展开。
当前,网络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高校学生因社会经验不足、社区老年人因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成为易受骗的重点群体。此次活动紧扣“校地联动,普法进校园,反诈在身边”这一主题,为高校师生与社区居民量身定制的一堂法治课堂,这既是为高校师生与社区居民量身定制的“精准法治课”,也是童家桥街道深化校地合作、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要实践,更是沙坪坝区聚焦群众法治需求、开展精准普法宣传的一个生动缩影。
活动现场,普法工作人员创新采用“分群体精准宣讲+一对一座谈”模式,提高普法针对性和精准性,让法治宣传更“对味”也更实用。针对大学生群体,重点拆解网络刷单、游戏装备私下交易等高频诈骗套路,结合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揭露骗子的心理操控术;面对社区老年人,则围绕养老投资、虚假保险理赔等诈骗类型,用听得懂、用得上、记得住的语言讲解辨别技巧,手把手教大家擦亮双眼辨别陷阱,守好“钱袋子”。
“大家一定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要求先转账、承诺高回报的,都是诈骗。”活动中,工作人员在现场向群众分发反诈宣传单、赠送定制文化周边,同时反复强调反诈核心要点,并在咨询点位与群众热切交流,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法律疑问,详细介绍“社区法律诊所”的服务内容与预约方式,告知大家遇到法律难题可随时寻求专业帮助。
“校地合作是打破普法‘壁垒’的重要环节。”童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秦湛毅介绍道,街道始终将普法工作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正是该街道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校园、融入社区的生动实践。
活动氛围热烈,群众热情高涨。参与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这次宣传填补了课堂外的法治知识空白,今后不仅会自己提高警惕,还会主动向身边人普及反诈技巧;社区居民也坦言,“知道了骗子的惯用手段,以后再也不会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这种好事儿。”
此次“送法入校”活动是沙坪坝区推进全域精准普法的一个缩影。沙坪坝区司法局也以此为契机,依托与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校地合作平台,组织大学生普法志愿者为在校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法治素养,也进一步深化了校地、部门协同普法机制,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和谐社区筑牢了法治基础。
“很感谢校地合作这一平台,让我们能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服务。”大学生普法志愿者刘玉娇表示,每次看到居民、同学弄懂法律知识后露出的笑容,就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有意义。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持续整合全区法治资源,打造更多精准化、场景化的普法品牌,引导群众形成“崇法、尚法、守法”的行为自觉,让法治意识真正深入人心、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