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到会这么快拿到裁定书,感谢司法所和法院为我们工人做出的努力!”近日,一起建筑劳务公司拖欠47名农民工工资案,在磁器口司法所和沙坪坝区法院联合调解下,成功化解,拿到民事裁定书的工人们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案件回顾:
房某系重庆某建筑劳务公司老板,付某等49人是该公司承包的多个绿化项目的绿化工人,此前,付某等人跟着房某在山东、广东等多地打工,工资共计一百多万。
此前,房某支付了工人部分工资,但余下的三十多万元工资房某多次以公司资金紧张为由一直拖欠未发。2024年2月,为讨要工资,付某等多名农民工聚集在房某居住的小区所在楼栋进行闹事,情绪十分激动,给小区居民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磁器口司法所得知此事后立即派遣专职调解员唐娅玲介入调解,唐娅玲详细了解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在对该案件的梳理后,认为该案涉及人数较多且拖欠工资数额较大,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也较为复杂,情况不容乐观。
为妥善化解纠纷,磁器口司法所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诉求以及案件的实际情况,与沙坪坝区人民法院进行联合调解。
4月中下旬,一场“线下+线上”的联合调解工作在磁器口司法所人民调解室展开。磁器口司法所专职调解员、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通过区法院诉源通小程序,与沙坪坝区人民法院法官一起参与此次调解。
“法官你好,我想问一下这次的讨薪纠纷里,我们担心有以讨薪名义来要工程款的,这个在调解中如何去判断是不是真的劳动纠纷呢?”调解现场,唐娅玲对纠纷中发现的法律问题,与视频另一端的法官进行咨询,法官也对其作出仔细专业的解答。
在调解员耐心细致地调解和法官专业法律知识的支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通过诉源通与区法院进行司法确认程序,法院也依法对网上送达的调解协议作出司法确认裁定书并由司法所送达当事人。
“我会争取早日将拖欠的工资发放完毕。”房某当场表示之后会积极履行裁定书的判决。
这场由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矛盾纠纷在磁器口司法所与区法院双向联动调解下得到圆满解决。
此次诉源通的成功应用,打破了此次调解的时间空间壁垒,简化了调解的司法确认程序,不仅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更是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接下来,磁器口司法所将与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建立“规范、高效、便捷”的长效机制,依托诉源通小程序,以高度的司法便民责任感,让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推动调解工作实现快解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