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坪坝区不断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力度,多措并举,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完善公益性岗位工作制度、流程、管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线、救急难”作用,着力破解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充分发挥就业保障作用。
一、全链条细化流程,促进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以镇街为单位,开展就业困难人员适龄劳动力情况摸底调查,结合中心工作需要设立相关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按照“托底线、救急难、临时性”原则,建立开发、报批、公开招聘、备案、审核、培训、上岗“七步工作法”,严把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关。今年以来,共计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77个,重点关注、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中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安置占比达90%。按照“初审—复审—公示—党委会审批—区财政拨付”流程,严把公益性岗位补贴审核关。今年以来,共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438万余元。创新实行动态清零计划,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对当年度年底空岗清零,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加强规范用工管理,降低岗位空置率。
二、全周期加强监管,促进政策实施落地落实
坚持“谁用人、谁管理”,由各用人单位加强责任监管,明确岗位责任、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岗位补贴、管理责任人,签订书面劳务合同。建立公益性岗位工作考核机制,按照“日考勤、月考核”方式,要求用人单位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履职情况、在岗情况等方面实时考核,定期自查,对工作履职不到位人员立即调整。同时,区人力社保部门定期聘请第三方机构通过“明察暗访”对公益性岗位情况进行摸排、清理、整顿,确保人尽其用,岗尽其责。沙坪坝区近五年从未出现“吃空饷”“养懒汉”等审计方面问题。
三、全方位持续跟进,刺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创新开展公益性岗位人员“1311服务”,为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提供至少1次岗前培训、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指导、1次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帮助公益性岗位人员树立良好心态,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公益性岗位得到锻炼,更好更稳定就业创业。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人员聘期期满聘用渠道,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加强对接,将公益性岗位中优秀人员者推荐进入全区临聘人员库和社区工作者后备人选库,破解公益性岗位“招人难、留人难、一托到底”等问题,有效调动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截至目前,共推荐18名聘用期满优秀公益性岗位人员进入社区工作者后备人选库,部分优秀人员任职社区委员或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