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让城市更新提升产业“高度” 更具民生“温度”
来源:沙坪坝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11-12

    清晨,一缕秋日暖阳洒在沙坪坝核心区,小龙坎正街华侨城熙宸项目的建筑群披上金色外衣,“封顶大吉”的红色标语在蓝天下格外醒目。这里,正上演着一座城市的成长故事。

华侨城·熙宸项目一期封顶。资料图

与此同时,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内已是车水马龙,一列列中欧班列(成渝)整装待发,即将载着“中国造”驶向世界。不远处,青凤科创城内,工作人员正整理招商信息,窗外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形。而在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00后创客们正在进行智能传感设备的新一轮测试,创新创业的活力在这里蓬勃生长……

华侨城熙宸项目的封顶,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成人礼”,更像一个生动的隐喻——在这片热土上,关于城市、产业与人民美好生活的蓝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为现实。

沙坪坝是重庆市经济大区、文化大区、创新大区、开放大区、产业大区,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也面临着老城区空间重构、功能升级的时代课题。

当前,沙坪坝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七次全会部署,聚焦贯彻“六区一高地”、落实“四大定位”,抢抓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和“416”科技创新布局机遇,积极融入服务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持续建强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大力实施工业园区“满园扩园”行动,加快完善内外贸综合服务体系,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沙坪坝力量。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一片繁忙景象。资料图

教共体“串珠成链” 教育生态“活水来”

教育,是沙坪坝最闪亮的名片、最独特的气质。这片土地上汇聚了16所大学、265所中小学幼儿园,2.7万名教师守护着40万学生的成长。重庆一中、南开中学、树人小学、沙坪坝小学、实验一小等12所全国知名学府如星辰般散布于此,使沙坪坝成为西部地区名副其实的“教育高地”。

但沙坪坝人要回答的,是一个更具挑战的问题:如何让这些璀璨的星光,照亮区域的每一个角落?

答案,就在一场名为“教共体”的深层变革中。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学校‘凑在一起’,而是要真正打破强校与弱校之间的‘教学鸿沟’。”沙坪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这场变革的核心模式是“名校+新校”“名校+弱校”。以重庆一中为例,它作为“火车头”,冠名领办了天星桥中学、七十一中和二塘中学。但变革远不止于挂名,而是一场深度交融的“动车组革命”——每所学校都不再是被动的“车厢”,而是拥有动力的单元,在办学理念、课程建设上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效应。

改革的成效,最先被敏锐的家长们感知。

家住小龙坎街道的陈先生,今年孩子正好“小升初”入读71中“一中班”。“年初就听说71中成了重庆一中的核心成员校,所有教学资源全面开放。”陈先生笑道,“教学进度、考试评价完全同步,还能共享一中的精品选修课。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

同样的喜悦也洋溢在中梁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脸上。今年1月,她的孩子所在的学校与沙坪坝实验一小组建教共体。“家长群都沸腾了!”刘女士回忆时仍掩不住兴奋,“实验一小可是1943年建校的老牌名校,现在我们的孩子能直接享受他们的教育资源,真是太好了!”

今年9月,实验一小教共体再次扩容,新添阳光家园小学、科学城小学为成员校,实现了从“单一联动”到“多元共生”的结构性跃迁。

“我们以课程为支点,推动成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质量评价上全流程同步。”沙坪坝区实验一小负责人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让优质教育资源像大树的根系般,向城乡教育的薄弱地带坚实延伸,在共同体的土壤里,“生长出关于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截至目前,沙坪坝区已组建15个“教共体”,覆盖70所成员校,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邂逅优质教育。展望未来,这张教育公平之网将越织越密:计划到2027年实现幼儿园、中小学各学段全覆盖,优质学位将达13.9万个。

教育,这个沙坪坝最厚重的底色,正通过“教共体”的纽带,焕发出推动全域发展的磅礴力量。

沙坪坝老师好、医生好。资料图

医共体“强基惠民” 家门口的专家号

“现在好了,在社区医院,就能让区人民医院的专家‘隔空’看病,不用来回奔波了。”在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做完远程心电监测的居民刘大爷满意地说。

刘大爷的就医体验,源于沙坪坝区医共体的深度建设。“我们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以及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沙坪坝区卫健委负责人表示,“通过专家下沉、人才下沉、技术下沉,基层医疗机构的‘守门人’能力显著提升,让群众在小医院就能看到大专家、在家门口就能治好小病痛、拥有自己身边的健康管家。”

与教育一样,沙坪坝区医疗卫生底蕴也同样深厚,是全国有名的医疗卫生大区,是沙坪坝重要的优质资源、突出的比较优势。如何整合区域各级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看好病的愿望?

沙坪坝区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军地共建、校地合作的堵点,加快打造紧密型“医共体”,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多样的健康需求。

如今,沙坪坝区已建设119个社区“红岩家医工作站”和118个“健康小屋”,组建红岩家医团队220个、专家团队117人,将健康服务延伸到居民身边,织就了一张坚实的健康守护网。

青凤科创城。

招商“精准出击” 产业“集聚成势”

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内,机械臂精准挥舞,一辆辆崭新的M7有序下线。这里,已成为沙坪坝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阵地。

今年以来,沙坪坝区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按图索骥,靶向招商。聚焦“车、路、云、网、图”一体化发展,近60家涉及激光雷达、智能座舱、高精地图的“专精特新”企业纷纷落户,招引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23.5万平方米,汽车产业招商引资综合评分居中心城区第1。

“我们选择沙坪坝,看中的正是这里成熟的产业生态、丰富的人才储备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一家刚签约落地的汽车配套企业负责人表示。

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新树种”在此扎根,为沙坪坝的产业森林注入了新的生机。

华侨城·熙宸项目大门实景。

首个第四代住宅“好房子”落子 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2025年3月,央企华侨城落子沙坪坝核心区,以“优质生活创想家”为理念,打造三峡广场首个四代宅项目,将第四代住宅理念深度融入“好房子”建设,不仅填补了区域高品质改善住宅的空白,更推动了老沙区城市更新和居住能级的提升。

数据显示,华侨城熙宸项目首开销售1.7亿,在国庆节八天假期内达成销售额6300万元,单日最高到访客户超300组,成为区域楼市现象级热点。

刚刚购房的业主张阿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孙子在‘教共体’的学校,能跟着南开中学的老师上科学课;我自己有慢性病,在社区医院,沙区人民医院的专家通过电脑就能给我看诊开药。这日子,方便、踏实!”

华侨城·熙宸项目露台效果图。

以“教共体”促公平,沙坪坝通过名校牵头、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如活水般流向每一所成员学校。以“医共体”强基础,区内核心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紧密捆绑,专家下沉、资源共享,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连续、优质的医疗服务。

城市的“高度”与民生的“温度”,在这里同频共振。

值得一提的是,沙坪坝在持续擦亮“沙坪坝,老师好”“沙坪坝,医生好”品牌的同时,还以幸福社区建设为重要载体,一体推进治理精细化、服务可及化、环境优质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这与华侨城熙宸项目打造初心高度契合。

从华侨城熙宸的“安居”梦想,到教共体、医共体的“乐业”保障,再到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的“发展”机遇,沙坪坝2025年的发展叙事,是一条清晰的逻辑链:以城市更新提升承载能力,以民生福祉凝聚人心,以创新生态激活内生动力,最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赛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项目持续推进,一个更加宜居、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新社区将在沙坪坝区崛起。它不仅将显著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为区域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重要支撑,更将为重庆城市更新和人民城市建设提供生动样本。

编辑:范冬梅
责编:杜开舟 张小凤


Copyright © www.cqsp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19004061号-1 联系我们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861号 网站标识码:5001060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12345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