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始终坚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区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紧扣市委赋予沙坪坝的“主阵地、示范区、排头兵、领头雁”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十项行动”,持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开放能级提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一是都市极核引领作用凸显。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强核提能级行动,渝昆高铁渝宜段开通运行,成渝中线高铁科学城站全面开工。经济能级不断提升,2024年GDP增长6.5%、总量突破1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工业投资增长33.4%。与成都市武侯区共同发布100个城市机会清单,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在沙坪坝区成功召开。
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速构建。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2+4+X”现代制造业体系。以赛力斯为链主持续强链补链延链扩链,集聚核心零部件企业30余家,汽车制造业年产值达529.7亿元。成功入选全市首批四个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区,预计生命健康产业营收超300亿元、增长25%。构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1+3+2+X”发展新体系,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收312亿元、增长26%,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70%。
三是环大学科教创新成果丰硕。围绕布局新质生产力推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成立全国首个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建成数智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个概念验证中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45亿元,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6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成渝地区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着力打造12个教共体,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双减”、数字教育、体教融合等领域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四是口岸集聚辐射能力增强。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始发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策源地优势,国际通道班列开行量、运输量、货值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市第1。获批全国首个临铁综合保税区,成功举办首届东盟·沙坪坝投资贸易洽谈会,实际使用外资28.7亿美元。进出口整车8万辆、居全国内陆口岸第1。落地全市首个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法务区。推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
五是国际消费目的地魅力彰显。围绕建设中心城区唯一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城市,推出壹心巷、歌磁巷等10余个特色消费场景。重庆1949大剧院入选“全国文旅经济创新十大案例”。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等国家级赛事活动。联合成都传媒集团打造“磁器口古镇十二巷”被国家媒体宣传报道超30次。预计全年接待游客438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216亿元。
六是高品质生活画卷加快绘就。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沙磁步道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三河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超大城市治理纵深推进,7个“一件事”纳入区县“一本账”、全市排名第1。“大综合一体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成渝便捷生活行动深入落实,试点实现人社领域同一服务事项在两地同标准办理。
下一步,沙坪坝区将全面贯彻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精神,围绕打造新能源汽车主阵地、生命健康产业主阵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主阵地、陆港型枢纽经济主阵地、优质教育医疗主阵地、国际文旅消费主阵地等目标,切实打好五个主动仗,重点抓好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城市品质提升、国际文旅消费、科技创新转化、民生实事办理等7个方面任务,形成一批有沙坪坝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更强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