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城市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群众家门口的风景,持续加大城市公园建设力度,改造提升一大批类型不同、功能多样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让城市变成更美丽更宜居。
科学选址巧用“边角地”。在进行项目选址时,我局采取各镇街汇总上报,我局会同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地踏查,综合土地权属、场地现状、周边服务人群等要素确定项目实施位置。团结路口袋公园位于团结路分洪渠桥头,是进入陈家桥重要节点,同时也是进入陈家桥门户区域。我局在此处建设口袋公园项目面积约6500㎡,如今“边角地”摇身变成“小花园”,通过对场地内建筑垃圾清理、现状地形梳理调整,结合实际种植香泡、桂花、美人梅、日本晚樱等苗木地被,以缓坡草坪结合自然式花境植物组团形成靓丽多彩、花团锦簇、绿意盎然、柔软生态的城市形象展示界面,周围居民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绿色福利”。
积极探索转变投资模式。建设资金投入方式由“政府投资”转变为“政府投资+多种投资模式”。在社区公园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建设模式,积极吸纳社会投资。2022年以特许经营权人招标的陈家桥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启动实施。该公园用地权属原为“市土储”所有,通过政策支持以“零地价”取得地块使用权,700万元公园建设费用又采取特许经营招标方式由社会资金全额投入。相较于2019年全市启动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均以政府投入为主的EPC+O模式,该公园形成了区政府“零建设投入,零管护投入”的建设和运维模式,为我区在现有财力下,推进群众关注度高,需求迫切的公园建设提供了经验探索和范本。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注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绿地管养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日常养护,让群众用得“舒心”。引导和发动公众、社会力量参与绿地、公园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探索推行认养制、志愿服务等模式,共同做好绿化维护管理,营造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让园林绿地走进百姓日常生活。比如:江山公园近万平方米的山顶花海,春、秋两季开花后需要重新播种花卉种子,通过与周边小学进行对口联系,组织学生在现场开展播种实践,参与日常养护,学生既学会了基本园艺劳作技巧,养成了劳动习惯,又降低了人工管护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