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上午,沙坪坝区医共体建设推进大会召开。区委书记祁美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聚焦贯彻“六区一高地”、落实“四大定位”,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沙坪坝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医共体建设主动融入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更加坚定、更加务实、更加有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在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的基层实践中贡献更大力量。

10月28上午,沙坪坝区医共体建设推进大会召开。区委书记祁美文出席会议并讲话。郭晋/摄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赖明才,区政协主席杨邦维出席,区委副书记户邑主持,区委常委,全体在家区级领导出席。
会议听取全区医共体建设情况,对进一步深化医共体建设作工作部署,为获得卫生健康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蒙国学、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党委书记赖利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天星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兰馨作为先进个人代表作交流发言。

会议为获得卫生健康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奖。郭晋/摄
祁美文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卫生健康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的政策制度体系,提升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效,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服务工作。统筹发展与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强化公共卫生能力,防控重大传染病;积极做好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全方位提升急诊急救、血液保障和应急能力;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服务工作。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和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健全医疗、医保和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促进分级诊疗;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优化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支付和结余资金的使用政策;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编制、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综合监管改革,加强县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保障;优化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此次全区医共体建设推进大会召开,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论述的基层实践,是深入落实市委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的务实举措,更是回应广大群众对优质均衡卫生健康服务热切期盼的具体行动。
祁美文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和150万沙区人民向长期奋战在卫生健康战线的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他说,长期以来,沙坪坝区广大医务工作者恪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始终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艺、无私的奉献,践行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守护人民健康最忠诚、最可靠的中坚力量。因为你们,沙坪坝的健康根基愈加牢固;因为你们,沙坪坝的挺膺担当体现得更加坚定;因为你们,沙坪坝拥有了一张“沙坪坝,医生好”靓丽的金名片;因为你们,沙坪坝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而坚实的动力。你们是沙坪坝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的重要源泉。
沙坪坝医共体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生动实践——
祁美文指出,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推动医共体建设,统筹推进医疗资源扩面、提质、增效,医疗服务群众满意度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演绎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基层生动实践。
●我们让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共享。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不仅是我们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优质医疗资源期盼是时代课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对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更为迫切,回应这些民生需求是党委政府的必答题。让优质资源下沉共享是破题之道。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大幅提升,不能简单寄希望于数量的增长,核心出路在于推动优质资源的战略性扩容和精准性下沉。在更大范围均衡覆盖是题中之意。我们立足沙区医疗资源富集优势,构建起“向上联三甲,向下沉基层,横向融社区”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组建由6个驻区三甲医院牵头的医联体、4个区级医院牵头的医共体,21家社区医院全覆盖深度参与,“区域协同、共建共享、共同进步”的崭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我们让基层诊疗能力得到了更快速度的提升。问题是行动的起点,这是我们推动工作、开创事业新局面必须牢固树立的重要方法论。医疗发展还不均衡不充分。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需我们继续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重点专科资源的补缺,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差异大等问题。提升诊疗能力是根本方法。我们通过医联体、医共体内部派出管理团队和技术骨干,以专科共建、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带动科室管理、人才、技术、科研综合实力整体提升,形成大院带小院、名医带高徒的格局,患者信任度和医院诊疗硬实力显著提升。医院长效运行是有效路径。我们在区级公立医院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建设医养结合机构,既破解老年人“看病难、养老难”问题,又培育康复护理等关联产业,为医院长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我们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加可感的实惠。是否增进了民生福祉,是衡量我们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尺。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基层医院也能看到三甲专家,推行区级医院20%专家号源和80%当年招聘执业医师类人员下沉基层制度,大医院专家定期到基层医院开展坐诊、查房、手术等业务,群众在小医院就能看到大专家;小区门口就能治好常见病痛,基层诊疗安全性稳步提升,打造“七大智慧平台”“五大共享中心”,医检互认率持续保持在40%以上,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有效诊治,更多患者得到及时快速救治;每个家庭都有专属健康管家,建设119个社区“红岩家医工作站”和118个“健康小屋”,组建红岩家医团队220个、专家团队117人,将健康工作站搬到群众家门口、将健康服务延伸至居民身边。
面向“十五五”沙坪坝医疗战线理应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祁美文指出,沙坪坝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必须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市委市政府在强调什么,在提高维度、提升境界中补齐发展短板,确保干有方向、做有标尺、质有提升。
●担当时代使命,我们要在中央的擘画中明确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未来5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我们要找准沙坪坝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前进方向,努力在主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中作出更大贡献。
●紧跟战略部署,我们要在市委的期盼中扛起大区担当。市委提出,要在全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版图中争创新地位,主动承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大任务,主动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市委赋予我们“四大定位”,要求我们完善医疗服务配套,持续提高生活品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市委战略意图,利用好医共体先行探索奠定的坚实基础,通过医共体建设有效促进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强化“三医”联动协同,努力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赋能推动发展,我们要在沙区的资源禀赋中找准抓手。沙坪坝作为医疗大区,有全市最好的医疗资源。我们要看到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更加强烈多元,全区医共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要看到区属医院整体实力还有短板,还存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优质资源“接不住、接不好”,医疗惠民政策还需更好衔接等问题。面对群众期盼和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持续迭代工作思路,敢于打破思维定式、路径依赖,全力推动沙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齐心协力推动沙坪坝医共体建设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成效——
祁美文指出,推进医共体建设,不仅是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是在夯实沙坪坝现代化建设的健康根基。我们要紧扣市委赋予沙坪坝的“四大定位”,始终把卫生健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将这项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民生工程抓实抓好。
●要让每一个在沙区的医生都能得到最大尊重、最快提升。让医生成长的速度更快。加强头雁人才、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等骨干培育,持续开展“专科共建”“师带徒”等活动,推动总院专家带着任务、带着技术下沉,培育更多素质过硬、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群众信赖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让医生得到的保障更足。深化“市聘区用”“区聘镇用”机制创新,打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研修、交流培训通道,营造良好执业环境。健全绩效分配制度,更好解决医共体之间利益共享问题。让尊医重卫的氛围更浓。持续唱响“沙坪坝,医生好”品牌,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加大名医名科宣传,讲好医改故事。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医患矛盾调处机制,让医生成为受尊崇的职业。
●要让每一个驻沙区的医院都能实现快速发展、内涵发展。进一步完善医共体发展体制机制。持续健全医共体理事会治理结构,发挥好医院党委牵头抓总作用,强化以人才为核心的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健全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协同机制,提升医共体早期发现、报告和处置公共卫生风险的能力。持续强化卫生健康领域数字赋能。持续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全面推进区内数字健康“一朵云”“一张网”建设,迭代升级“五大共享中心”“七大智慧平台”,加强医疗健康数据汇聚治理、分析应用。形成院地发展相互促进良好局面。促进“产学研医”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形成“临床需求—科研创新—产业升级—反哺临床”的闭环生态。围绕智慧医疗装备、康复护理、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探索“医疗+文旅”“医疗+康养”“医疗+金融”等新业态。开发中医养生等特色服务包,将优质医疗服务打造成营商环境的“靓丽名片”。
●要让每一名到沙区的患者都能实现放心而来、微笑而归。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更安心。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和双向转诊机制,持续打通信息壁垒,确保患者上下转诊通道畅通,让群众在基层就能享受到更多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让健康服务更扎实、更可靠。推动“红岩家医”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拓展“健康小屋”“红岩医家·健康驿站”功能,常态化开展“家医赶场”“专家义诊”,将健康服务直接送到群众身边。让政策衔接更顺畅、更惠民。发挥好“三医”联动的效能,提高政策协同性,继续推动检查结果互认,推动医保报销流程优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要让沙区的每一处环境都让人感到舒心惬意、温馨幸福。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持续优化全域国土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交通缓堵保畅等行动,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切实增强城市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完善城市核心功能。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体建强做优“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协同推进医共体、教共体以及适老化改造、老年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广大群众生活更舒心、更便捷。确保城市安全运行。迭代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深入推动数字重庆建设,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构建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持续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祁美文最后强调,拥有一名好医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更是一方人民的幸运。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永葆初心、精进医术、锐意创新、修身立德,做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区委、区政府将坚定不移把卫生健康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持续健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多方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开创全区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区卫生健康委要履行好主管责任,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清单化、责任化、时限化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各镇街、各部门要立足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支持参与卫生健康事业,构建起群策群力、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大健康”发展格局。
部分驻区部队医院、市属医院,区级相关部门,各镇街负责人,民营医院代表,医联体共建科室双方负责人,部分医生代表等参加。
(记者 喻庆)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