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要闻>政务新闻>动态新闻>沙区要闻
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首批七十五年气象站
发布日期:2024-08-21
字体:【 默认 超大 |

8月20日,记者从沙坪坝区气象局获悉,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近日被世界气象组织(WMO)认定为首批七十五年气象站。这是2023年世界气象大会第19次届会通过中国气象局发起的七十五年站新认定机制后,认定的首批七十五年气象站。

我国此次获得WMO认定的七十五年气象站共有8个,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是重庆唯一获得认定的站点。从建站时间上看,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建立于1934年,在8个被认定的站点中,仅晚于1932年建立的四川峨眉山国家基准气候站。这些气象站均满足运行时间在七十五年以上、缺测不超过10%(不含战争和灾害等影响)、迁站没有造成气候特征变化等10个评选条件。

据了解,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建站至今已整整90年,目前仍作为观测台站运行。最初,该站为重庆大学测候所,位于沙坪坝重庆大学校园内,观测要素为雨量、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云等。1943年,由原国民政府中央气象局完全接办,并迁址至现沙坪坝区气象局院内,成为中央气象局测候科的一部分,承担具体的测候业务工作,观测项目为雨量、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蒸发、日照、能见度、天空状况等。1946年,原国民政府中央气象局迁至南京,留下测候业务组建成重庆沙坪坝测候所。1948年,扩建成立重庆气象台。

新中国成立后,该站多次更名,1990年5月2日升格为重庆市沙坪坝区气象局,属重庆市气象局和沙坪坝区政府的局级事业单位。2007年1月1日,该站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沙坪坝国家气候观测台。2009年1月1日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并业务运行至今,观测要素为降水量、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蒸发、日照、能见度、天空状况、地温、辐射等。

“从1934年至今,我们的气象观测记录总体完整,无观测停滞现象。所有历史观测数据和元数据完整、准确、可查询,并且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提供历史观测数据和元数据等。”沙坪坝区气象局副局长龙显琼介绍,气象站虽然在1943年有过一次迁站,但迁站前后距离不远,地理环境变化不大,气象要素观测种类、方法及标准均未发生实质性改变,数据代表性未受影响,气象资料有区域代表性,这也是该站获得WMO认定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长期气象观测资料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和科学遗产,对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科研等意义重大。“孤立来看数据,可能感觉不出数据的价值,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数据意义非凡。比如,我们对比某地区前后数十年的气温、降水数据,就能看出该地区的气候状况是否发生了变化。”龙显琼说。她表示,被WMO认定,将鼓舞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持续加大观测环境的保护力度,切实做好气象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