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审计局发文,向全市推广沙坪坝区审计局经过3年探索,总结出的国家审计指导内审机构“未审先改”创新性做法,以提升全市内审工作质效。
近年来,沙坪坝区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审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职能,通过激发内部审计“未审先改”的主观能动性,前移国家审计监督关口,守牢了内审机构在经济监督中的第一道“防线”。
找准问题“开良方”
“未审先改”,顾名思义是指审计部门在正式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工作前,帮助被审计单位在内部审计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前整改问题,通过促进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推动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发力。
区审计局在工作中发现,部分被审计单位在面对国家审计查出的问题时,存在“屡审屡犯”的情况。而且,部分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立项不聚焦、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晰、成果不明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该局按照“共性问题统一整改、个性问题分类解决”的原则,分财政、经责、企业、投资、专项等五大类板块,梳理了以往年度国家审计发现的问题,形成共性问题清单库,以每年一个大方向,每次一个侧重点,向全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下发内部审计重点工作相关通知,为被审计单位的内审工作指明方向。
“被审计单位可以根据问题清单找准问题,厘清自查重点,规范内控行为。以前犯过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再犯,可能会犯的问题能够及时规避。”区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说,“未审先改”更加突出审计机关内审指导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起到“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经统计,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屡审屡犯”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
大胆探索出实招
“未审先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区审计局结合实际工作,经过多年大胆探索,并逐渐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2020年,沙坪坝区印发《关于认真开展内部审计和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将之前国家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为重大违法违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部门预算执行、资产管理、会计工作、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其他方面等七大类,并对问题的具体表现、问题定性进行描述,为全区被审计单位一线内审人员在操作层面提供具体指导和参考。
2021年,结合当时正在开展的人员经费报销和津补贴清理工作,沙坪坝区印发《关于开展内部审计清理津补贴和经费报销工作的通知》,对未休年休假的发放、职工电影卡(券)、书卡(券)、牛奶卡(券)、公积金提取、服装购置等可能存在的变相违规违纪、“打擦边球”行为进行内审工作提醒,并要求各单位内审机构加大相关事项的对照自查,使内审项目更加准确对标,提升内审监督的针对性。
2023年,结合区审计、纪委、巡察的协作贯通机制,沙坪坝区以巡视巡察和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梳理巡视巡察情况反馈意见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的整改落实、会议记录、资产管理、财务报销、公车管理、津补贴发放、工程建设及管理等七个方面问题,印发《关于认真开展内部审计和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区内审机构紧扣新形势新要求,更高标准对照“药方”自查自纠。
一个个文件的出台,让“未审先改”内审工作更加规范、务实、高效,做深做实审计“后半篇”文章。
“经济体检”见成效
区审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审先改”工作措施实施4年来,全区内审工作整体质效不断提升,内审项目针对性更加明确、解决问题更加务实,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内审成效的凸显,使领导对内审工作更加重视、工作氛围更加改善,内审与国家审计同题共答、同频发力的效果更加显著。
2020年,区公安分局针对“赞助费”问题,出台《关于开展“赞助费”清理工作的通知》;区教委对久未审计的18个学校校长开展经济责任审计。2021年,区纪委联合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体育局对工会举办体育活动购置服装相关事宜进行了再次明确;区纪委编印多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30问》对相关工作进行提醒。
2023年,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教委、区交委、区属国有企业等多家单位主动要求国家审计现场指导内审项目,通过指导,对本单位在招投标管理、工程变更等方面提出建议。此外,国有企业完善了投资风险提示、股权合作等方面的内控制度。部门、镇街等单位完善了“三方业务”付款流程、专项资金管理、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等内控制度。
区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几年的努力,沙坪坝区内审工作基础逐步夯实,内审“防火墙”作用逐步增强。接下来,区审计局将持续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努力,提升“经济体检”效能,助力沙坪坝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