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要闻>政务新闻>动态新闻>沙区要闻
重庆铁路口岸首票进口肉类成功查验通关
发布日期:2023-09-28
字体:【 默认 超大 |

927日下午,一批原箱进口冷冻牛肉在沙坪坝区重庆铁路场站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查验通关。这是该指定监管场地通过验收后,迎来的首票进口肉类查验通关。此举也意味着重庆铁路场站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正式投运,通过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进口的进口肉类,抵港后可就地查验通关而再无须转运其他口岸。

据悉,本批牛肉为原产巴西的进口去骨牛肉,共有4柜,合计111.95吨,经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线路,由海运至钦州后,换乘货运班列直发重庆。到港后,重庆海关所属渝州海关第一时间核对进口单证,并引导该批冻肉进入指定监管作业场所,按照流程进行查验,4小时即对该批货物实施放行,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的同时,也兼顾了高效便捷通关。

近年来,立足通道、口岸、保税资源,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大力发展含冷链在内的临铁产业,早前已多次通过中欧班列(渝新欧)完成猪肉、鸡爪等进口冻肉产品进口测试,并成功利用陆海新通道内陆首创原箱进口牛肉。期间,多方联络协调,先后落实了冷链物流方案、冷链集装箱箱源和燃油(保障冷链箱供电)加注站点点位、全程温度监控调节、抵港转关查验等各环节保障,冷链进口经验日益成熟。

但由于当时铁路口岸不具备查验进口肉类的资质,先前通过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进口的肉类,抵达口岸后,只能转运到其他口岸查验。考虑到预约、排队、往返等因素,中间环节往往耗时长达1天,内陆地区进口肉类的物流时效性无法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

今年828日,根据海关总署名单公示,位于重庆铁路口岸海关监管场所内的重庆铁路场站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验收投用。该指定监管场地核心区域占地3500平方米,集成了进口肉类的查验、抽样、存储等多种功能。其中,查验平台结合冷冻仓库设置,建有全封闭、可升降的查验平台8个。冷冻仓库超过1500平方米,且背靠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吞吐量和周转能力均十分可观。

至此,进口肉类通过跨境班列抵达团结村中心站后,仅需10分钟即能短驳至该指定监管场地待检,基本实现就地查验,压缩了转运环节,可以说是目前重庆及周边地区通过四向班列进口肉类最高效、最便捷的供应链方案。立足铁海联运全程来看,由于在销售市场直接清关,省去了海港转关,较首次原箱进口牛肉减少2天在途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产地至消费终端的时效。

据渝州海关副关长张媛媛介绍,目前,重庆铁路口岸已获批整车进口口岸、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均带动了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现在,依托进境肉类指定口岸资质,结合中欧班列(渝新欧)和陆海新通道等通道物流优势,来自欧洲、东盟等地进口肉类的综合物流和时间成本将大幅降低,通道平台的叠加优势更加凸显。后续海关方面将进一步支持拓展欧洲、南美洲等地到重庆的肉类运输渠道,推动口岸进口肉类规模持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

为加速口岸优势变现,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积极布局本地关联产业,已引进中通冷链、奥雪冷链、新希望鲜生活冷链、深农国际、亚冷、普冷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全力建设联丰(西南)智慧冷链产业园、中交重庆冷链智慧产业园、优合·重庆温控食品生态园等大型冷链项目。同时,在重庆市口岸物流办、市商务委和重庆海关的支持下,园区携手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渝新欧)运营主体,围绕中亚、欧洲、拉美、澳洲等通道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已储备大量鸡、猪、牛、羊肉及其副产品的进境肉类需求。

口岸相关负责人预计,至2030年,重庆铁路口岸有望实现年进口肉类规模达到27万吨,重庆全市肉类进口量的30%、周边川黔滇肉类进口量的5%可经该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直接进口清关。

接下来,园区将加强与本地及周边肉类加工企业联动,推动肉类产品从原产地直采、跨境运输到肉类精深加工直至市场消费终端,最终在内陆地区形成肉类运贸产销一体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