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这是居住在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里的居民对过去居住环境的一种“自嘲”,甚至“坐井观天”般地安慰自己:“我这里环境差,他那里反正也没好到哪里去。”而事实上,嘴里总是有很多无奈,但从没放弃过心中的期待。随着城市更新带来的老旧小区改造,如今别人有的,他们也有了。
城市“菜园”变公园
“可以这样说,我见证了这个公园的诞生。”说这话的是家住石井坡街道和平山社区的居民赵茂华。而他口中的“公园”便是曾经自家小区门前的一块空地。如今“蝶变”为公园,赵茂华感触颇深。
“过去这块地,我都不知道它存在的意义在哪里?”赵茂华告诉记者,空地闲置没多久,少数居民就开始种起了各种蔬菜,在城市间给他们自己营造出了一份“乡村氛围”。但在赵茂华看来,这一点“乡村氛围”更坐实了老旧小区的“土味”。因为他和周边居民都觉得这块空地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团结坝社区通过边坡治理打造的人行步道
游客们通过和平山社区新建的休闲步道前往红岩景区。
直到2020年,这块空地才真正迎来了变废为宝的那一天。为了提升老旧小区生活环境,并与歌乐山·磁器口文化旅游景区“搭调”,该空地被规划成了社区公园。当这一消息传到赵茂华耳中的时候,他却开始担心起了那些种菜的居民。“要是建公园,我想这些居民肯定有意见。”
而赵茂华的担心在社区举办的听证会上便不攻自破,空地上种菜的居民没有一人反对,反而说:“地又不是我的,铲了就是,反正都是种起耍。”
团结坝社区新建的“山顶”居民休闲广场
和平山社区新建的小区公用停车场
2021年,公园正式诞生,而更让居民没想到的是,这一变还把居民很多期望都“变”了出来。拆除棚户区,拓宽人行便道;拆除农贸市场,新增70余个停车位;增设公共健身器材······如今和平山居民茶余饭后都爱到公园逛一逛,甚至通过连通的步道,穿过一个隧道就能直接走到红岩景区。“以前推开窗是菜园,现在推开窗是花园,赏心悦目。”赵茂华说。
“网红”楼栋的“新”烦恼
说起石井坡,让人想到还有那些被涂得很有文艺气息的老街老巷。但在这些涂鸦还不被人所知的时候,当地居民直言不讳地说是在“遮丑”。但随着前来拍照的游客越来越多,甚至成了电影取景地之后,居民们才发现原来老旧小区的“遮丑”也是一种“格调”。
而这种格调,此后在石井坡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也被沿用了下来。譬如在团结坝社区,对于“苏式楼”的外观改造就在文艺风的基础上还原了历史味道。
改造后的“苏式楼”
“苏式楼”的称呼是因其建筑颇有前苏联的建筑风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周遭环境的破败,“苏式楼”的风光早已不再。为了让老建筑焕发新生机,2019年,团结坝社区通过向街道申请资金,对“苏式楼”进行了一场大改造。
改造主要包括了通过查询历史资料和居民提供的照片,重新对房屋进行加固和粉刷,同时还增设污水管网、铺设渗水砖、规整电缆、架设照明设备等。不仅如此,社区还就“苏式楼”周边的边坡重新进行整治。
改造后的“苏式楼”
如今,焕然一新的“苏式楼”成了石井坡街道新晋网红打卡地。红色的墙搭配白色的窗,复古又浪漫。时而探出窗张望的居民,又让这里充满了平淡生活的烟火气。原本乱糟糟的荒坡,最终也被改造成了一个山顶小广场,成为了“苏式楼”里的居民闲谈打趣之地。
“过去外面下大雨家里就飘小雨,改造之后再和过去对比,区别就有了。”居民祝素芬告诉记者,之前她很想搬出去,现在她只想安静地享受这里。
而最近,拿着相机来拍照的游客越来越多,又是拍照又是喧哗,这让祝素芬和周边的邻居有点“烦”。这些游客给他们说他们居住的楼栋在网上很火,是个“网红”地,但祝素芬听不懂什么是“网红”,她只希望游客尊重他们的生活,而他们也不会拒绝游客来拍照。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事实上,老旧小区里的居民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感受是一致的。环境好了,心情就更舒坦,老旧小区的和谐氛围也就更浓。家住中心湾社区“花弄里”的居民蒲裕昌就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中心湾社区“花弄里”的涂鸦墙
“过去那个环境,谁讲卫生、讲体面,谁就是‘异类’。”蒲裕昌告诉记者,长久以来大家对糟糕环境已经见怪不怪,更别说有谁愿意主动站出来发动大家做清洁。而当通过社区对老旧小区实施的一系列改造之后,居民从获得感中开始有了维护社区环境的具体行动。“或许是过久了‘苦’日子,旧貌换新颜才在老旧小区显得特别珍贵。”蒲裕昌说。
如今,小区里垃圾分类蔚然成风,每周星期二还是居民们约定俗成的卫生清洁日。不仅如此,为了让小区环境在美化中增添更多可看之处,不少居民还主动对小区开展一些精细化的“微”改造。“比如说放在院坝周边的盆栽,还有入口处的那棵树,甚至是放在座椅旁边的假山,这些都是居民们自己摆设增添的。”蒲裕昌告诉记者,环境变好,居民们也愿意从自身做起。
游客在中心湾社区“花弄里”创作视频。
而通过对老旧小区的不断提档升级,居住在此的居民也更不愿意走了。“子女都劝我们老两口搬出去和他们一起住,但是老旧小区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情怀。”蒲裕昌说,过去虽然环境差一点,但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大家都不陌生,平时大事小事大家都帮衬着,谁家有个好东西也会彼此分享。“现在环境好了,居民们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是老旧小区里的那份温情还在,比起和子女们住在一起,他们出门上班后门一关上,留下来的还不是我们这些老人。”为此,蒲裕昌还为小区写了两副对联:“金花银花不如弄里花、远亲近亲不如邻里亲”横批:“幸福家园”。
中心湾社区“花弄里”的宣传标语
现在,“花弄里”的居民更想改一改自己家里面的配套设施,毕竟小区“面子”有了,家的“里子”也该要跟上去。而就在今年的8月,中心湾社区已经率完成了辖区100余户老弱病残家庭的“里子”改造。石井坡街道有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从今年9月起,石井坡街道新一轮5个项目共计14个点位的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也已启动,而这也让当地居民对幸福生活又有了新的期待。更多在家门口“升级”的幸福感正不断破解老旧小区的“成长烦恼”,厚惠着民生,温暖着民心。(记者 张浩 文/图)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