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2023年对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案的函》(渝府教函〔2023〕464号)文件要求,我区高度重视,对标对表,严格自查,形成《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2022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报告》,现呈报于后。
此函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2022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自查自评报告
2022年,沙坪坝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积极履行政府领导、管理、保障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各项职责,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契机,推动区域教育全域全面全程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沙坪坝教育的满意度。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领导、管理教育工作情况
1.建机制、强引领,全面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建立区委和区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2022年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教育工作12次,研究意识形态工作5次,形成意识形态研判材料5篇。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到教委、学校调研指导、慰问师生、参加活动10余次。以市教委“五双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全区教育系统校级领导全覆盖培训会上专题授课。推进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区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3次,7月份优化调整11所区管学校领导人员42名。
2.促改革、守底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覆盖开展履职评价,将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作为区委区政府对各部门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印发《关于对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负面清单再次开展宣传清理工作的通知》,全年未出现“不得”“严禁”等负面清单事项。构建基本线、发展线、警戒线“三线并行”学校内涵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整体提升学校自主办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质量、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和社会公众满意度。教育评价改革获2022年市政府督查激励。聘请法治副校长104名,指导各学校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毒品、诈骗、网络沉迷等方面的法治教育。严格落实“公参民”学校治理工作。目前,沙坪坝区4所“公参民”学校均已按要求转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情况
1.高标准、保增长,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2022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1.19个百分点。2022年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同比2021年增长0.49%,初中同比增长0.38%,高中同比增长0.16%。严格落实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幼儿园、小学1500元/生·年、中学1700元/生·年,中职2000元/生·年,义务教育阶段不足500人按500人计算,500—1000人按1000人计算,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6000元/生·年,义务教育寄宿制学生公用经费补助400元/生·年(中梁实验学校、重庆第十五中学补助800元/生·年),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促优质、推均衡,坚持教育规划、资源配置优先。形成《沙坪坝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自评报告》,现已提前完成预期指标9项,达到指标进度7项,可完成预期指标5项,争取完成指标2项,按规划进度有序推进实施重大综合性教育改革项目等96个,调整建设时序基础建设项目12个,形成“一圈三带”教育优质发展新格局。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多方力量,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先后获评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等荣誉,助推建立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三)统筹推进教育发展情况
1.保公平、重内涵,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确保困难残疾儿童少年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建立沙坪坝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对适龄残疾儿童进行全面科学评估,制定“一人一案”的教育安置方式,建设投用资源教室18间,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功能需求支持。新编制《沙坪坝区幼儿园布点专项规(2023—2038年)》,2022年公办园占比52%,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占比超过85%。创新集群管理,成立同一法人、品牌输出、网格化管理、项目式发展等4类集群79个。全覆盖开展幼儿园内涵发展评价,通过“三线五级”星级评估激励民办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全面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2.强保障、提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坚持以均衡为主线,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全区义务教育全域全面全程优质均衡发展。坚持城乡一体,保障优质资源全覆盖。召开创建工作推动会9次,严格对标对表,打表推进落实市级督导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坚持校内提质、校外减负,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提质攻坚行动,重构课后服务体系,创新作业形式,提高作业效度。“一校一策”指导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建立黑白名单公示制度、红黄牌挂牌整改制度,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12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953人次。
3.展特色、重融合,推动普高与中职协同发展。制发《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关于调整新时代优质学校集群化发展成员学校的通知》,形成7个普通中学优质集群,在集群内推进重要决策、队伍建设、教学教研、质量管理和资源配置“五个一体化”发展路径,提升薄弱中学的办学质量。开展普通中学优质均衡结对发展提质专项行动,激发薄弱中学的办学活力。争取教师绩效工资财政全额保障、教师公用经费9000元/人·年。印发《推动沙坪坝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制定《沙坪坝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方案》,确保达标工作有序推进;加强经费保障,向中职学校拨付办学条件改善资金;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学校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4.增编制、保待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我区建立保障教师工资收入增长和动态调整机制,教师工资绩效100%纳入区级年初预算,切实保障本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本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坚持2022年教师培训经费按基本工资1.5%安排预算,同时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定额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2022年为“民转公”学校增核174名周转编制,为新设立幼儿园增核6名幼儿园编制。教育系统岗位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管理,确保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落实到位。
(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情况
1.强联动、重研判,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区政府2022年研究安全稳定工作17次,区政府常务会听取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情况专题汇报4次,分析研判全区学校安全稳定形势,部署校园安全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筹下,成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以区教委、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单位组成的“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分析研判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保障师生人身及校园安全。
2.勤宣传、抓治理,完善安全稳定防控措施。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稳定工作。每年度与各学校签订《安全稳定目标责任书》280余份,将安全稳定责任落实到岗到人。持续发挥“一个平台,五个中心”良好作用,广泛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法治副校长讲座、“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活动,发送预警信息200余条,指导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5000余场、反恐防暴演练1000余场、安全教育课20000余堂。强化隐患排查和治理,利用“云钉盾”在线平台,搭建“日追踪、周小结、月调度”和重大隐患“一事一策、一点一案、一隐患一研判”垂直管理体系。2022年以来,共梳理隐患点416条,完成整改411条,整改率98.8%,发现问题177条,均已整改,整改率100%。
二、主要问题
(一)教育治理有待加强。“教育治理”“教育现代化”等观念深入人心不够,现代学校制度没有充分建立,家校社共育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用力。
(二)教育质量有待提升。部分民办园保教质量有待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有待进一步均衡,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与数字技术的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育保障有待加强。规划中小学建成率低于城市建成率,中小学学位容量总量不足,城乡一体化发展还需加强,中西部优质教育资源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校存在结构性缺编,教师编制总数仍有待提高。
三、工作打算
(一)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治理。一是完善教育领导管理体制。持续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沟通协调机制和履行教育责任清单、重点任务建设,提升工作效能。二是健全共育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五位一体”协同共育机制,积极创建全市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三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评价方式,推进政府科学履行职责,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二)持续优化质量提升举措。一是提升保育教育质量。以幼儿园保教质量内部保障体系试点园建设为契机,探索试点经验,推动各幼儿园建立自我评估、改进的常态化机制。二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度。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提质攻坚行动,切实提升区域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提升中职教育质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双元育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稳步提高中职学生升学比例,持续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四是优化智慧教育资源。基于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评审验收,推动构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区域常态化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高效课堂教学新范式。
(三)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一是深入推进集群化办学。进一步实施新时代优质学校集群化发展3.0行动,举全区之力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创建,建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二是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加大新建、改扩建学校建设力度,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增加区域学位供给。三是促进师资配置均衡化。推行“区管校聘”制度,调整教师招聘方式,提升选人用人匹配度,增加师资配备。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