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五届第二次会议第19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3-04-03
字体:【 默认 超大 |

            

杨文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19)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构建分级诊疗服务网络。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发挥“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慢阻肺、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情况,根据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以红(高风险重点人群)、黄(中风险次重点人群)、绿(低风险一般人群)进行分级标识,对健康档案为黄色、红色的人员进行专案管理。二是科学统筹区域医疗资源,以东西部分区,东部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牵头单位,西部以陈家桥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牵头单位,与相邻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关系,依托医联体体系将辖区内所有居民纳入管理,完善医联体和医联体外部协作的三级综合医院之间的转诊机制。三是发挥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二)推动资源均衡发展。一是加强为老服务人才培训,培训医养结合机构中管理人员和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培养老年医学人才6名,实现教学环节同质化管理。二是丰富为老服务方式,全区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100%。新桥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老年中心、养老院搭建“家医工作室”。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与养老协会签订协议,为90家养老机构老人提供优先转诊服务,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三是井口、小龙坎等医养结合机构与区人民医院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签订医联体协议,打造协同发展、功能互补、双向转诊等综合医疗服务体系,并定期对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开展同质化培训。

(三)充分运用线上平台。一是借助“中联家庭医生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等信息平台,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临床与公共卫生系统之间互联互通,进一步健全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二是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全国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从远程医疗等6个方面为入住老人提供远程协同服务,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区人民医院、重庆东华医院、重庆汇康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获批“互联网医院”,为老年人提供线上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以及随访管理、药品配送等“互联网+”服务。四是创新智能呼叫设备、烟感气感探测器必建,护理床、适老化改造等选建的“3+N”建设模式,实施建设、服务费用“自付一成、补助九成”,探索推进补助退坡机制,引导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大众化。

(四)注重老年人心理关爱。一是我区作为全市首批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的区县,在石井坡、渝碚路、土湾等街道设置37个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点,组织20余名社区工作者对近5000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二是医养结合机构聘请心理咨询员,定期为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老人减轻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三是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对953名提出申请的失能老年人上门开展健康评估,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支持、健康体检、家医签约等服务。四是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独自居住在沙坪坝区1个月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心理疏导、康复护理等8项医疗卫生服务4.5万人次。

二、下一步打算

您的建议对于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委将认真研究吸收。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巩固医养结合国家级试点成果,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强化与养老服务机构(站、中心)合作,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老年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中医调理等服务。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能力。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医院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加快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预约就诊,双向转诊等合作机制,构建养老、医疗、照护、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相互衔接补充的“医养结合”一体化服务模式。

三是强化养老服务中心(站)功能提升,实现街道“中心带站”联合体覆盖率60%以上、社区养老服务站社会化运营率达100%。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综合化、连锁化、品牌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逐步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持续壮大数量充足、结构优良、专业性强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此复函已经夏林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信息办和区政府办督查室。

单位负责人签字:         沙坪坝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