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沙坪坝区学府悦园第二小学校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学历(义务)教育教学,为学生在将来继续受教育及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社会、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相关社会服务,承担依法治校、维护校园公共安全、校园食品安全、校园公共卫生等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沙坪坝区丰盛路9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向前 | |||
开办资金 |
23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4 |
239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57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已经按要求变更开办资金。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高站位抓好党建工作,筑牢育人根基 学校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打造“潜能”党建品牌,通过实施“1+4+N”路径,即以党建为核心,突出“政治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四项重点,依托N个特色校园活动,将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政治建设,夯基础、严规范,政治引领把好“方向盘” 1.抓理论学习,强思想。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本学年,组织理论学习17次,讲授专题党课5节。充分利用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建川博物馆等基地,实地参观强化作风建设。以“潜能教师”和“师德标兵”的评选为抓手,引领全体教师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 2.抓制度督导,强作风。全面深化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通过“三强化三致力”(政治统领、头雁效应、党建引领),组织召开支委会议30余次,形成班子成员步调一致的强大合力。 3.抓党风廉政,强肌体。本年度支部讲授廉洁纪律党课2次,签订重点岗位人员廉洁自律承诺书90余人次;部署强调廉政工作20余次,梳理岗位廉政风险点9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11条;节假日期间,党支部发布廉洁过节提醒,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二)夯实队伍建设,强阵地、展风采,比帮赶超吹响“先锋号” 1.执技能之笔,一笔一划书写“德才兼备”的育人之能。党支部广泛开展“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活动,抓实“六课一论坛”活动,通过两大工程教学骨干示范引领、青蓝工程帮扶进步,形成教学经验传承链接。本年度,市级骨干党员吴雪梅多次在区级活动交流发言,推出市级“优质课”1节、区级“研究课”7节。 2.挥规则之墨,一点一滴厚植“念兹在兹”的育人之心。支部班子定期研究、推进、督促检查学校各方面工作,修改完善《教学常规检查方案》,联合办公室制定《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强化全体教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3.展服务之纸,一言一行谱写“无间师生”的育人之志。深入开展党员微实事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学校慰问贫困党员6名、贫困学生100多名,关心教职工,开展送春联、垃圾分类等志愿活动,为群众送去温暖。 4.端担当之砚,一心一意锻造“强国有我”的育人之魂。党支部先后开展“社区双报到”活动,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实走深。通过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德育论坛、教学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夯实全体教师的育人技能,巩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使命。 (三)狠抓作风建设,明纪律、优服务,家校社群共画“同心圆” 1.狠抓作风建设,树立清正廉洁之风。开展教师“崇廉”五项行动(师德师风专题党课、潜能教师选树、讲廉洁故事、“党心暖童心”家访、“清廉”读书分享会),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学习,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开展警示教育6次,选树先锋旗帜5名。本学年,学校被评为“师德师风先进集体”。 2.落实家校共育,营造和谐温馨之风。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形式,扩大学校工作开放度,聘请部分家长担任劳动导师、膳食委员会成员,丰文街道入校开展国防教育、心理健康讲座等,建立家校社共育新样板。3.强化意识形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定期研究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对教师进行意识形态教育20余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四)优化组织建设,创载体,促融合,凝心聚力打好“组合拳” 1.挑好“发展担”,管好用好干部队伍。抓好选、育、管、用“全链条”,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全场景”,让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展身手,多次带领团队在区级比赛中斩获佳绩。 2.把好“入口关”,有力有序落实“双培养”。现有党员骨干9名,占党员队伍近70%。本学年3名区级骨干向党组织靠拢,1名党员发展为区级骨干。 二、高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构建育人模式 学校立足校情,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协同育人为平台,以“五育”融合为抓手,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依托潜能中队创优评比,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潜能少年。 (一)树牢“硬规矩”,种好“责任田” 一是依托校内外德育管理各种资源平台,辅以线上直播学习,构筑交流互鉴、智慧碰撞的桥梁,提升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打造精品思政课,通过开展“小课堂 大思政”少先队活动课,让大思政课成为有深度、有温度的人生“基础课”。 (二)唱响“主旋律”,打造“强磁场” 行为文化——绘成长轨迹,见证时光印痕。学校开展新生入学礼、六年级毕业礼等“三礼六节”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豪感、幸福感、责任感,培养学生爱校、爱己、爱人的优秀品质。 班级文化——育英才无声,滋养心灵沃土。各班结合学校育人理念,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德育阵地。墙壁低语,橱窗传情,展板生辉,景点寓教,每一处细节皆成育人风景。独特班名蕴含深意,班风班训引领方向,班级口号激扬斗志,黑板报上绘就梦想蓝图。绿意盎然的植被点缀其间,储物柜井然有序,共绘一幅和谐温馨、启迪心智的班级画卷,悄然间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心灵成长。 传统文化——铸民族之魂,传承千年智慧。在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书法艺术锻炼学生的专注与审美,戏剧表演提升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经典诵读增强学生语言理解与文学素养,传统节日庆典和非遗体验则深化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促进了他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实践活动——行文明之路,践行精神内涵。暑期开展“4+x”项目化实践活动(悦读一本好书、畅享一次出游、体验一次劳动、掌握一项技能,加自主选择一项有趣的活动),寒假开展“品六味”实践活动(健康味、新年味、亲情味、书香味、勤俭味、家乡味),学期中开展体验式活动,包括科学调查、志愿者服务、故事解说等,助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研学之旅——启智慧之光,促进全面发展。学校开展“春日启航 潜能绽放”“不负冬日好时光 行走研学亦课堂”等研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落实“日常规”,建好“加油站” 学校以晨间礼仪启航、课堂行为规范、课间文雅活动、餐桌礼仪塑造、学做一日雷锋等活动为牵引,以每周“潜能热搜榜”反馈为抓手,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举止。 (四)开拓“训练场”,赋能“星成长” 一是精心锻造班级干部队伍,确保事事有人负责,人人参与管理,充分激发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潜力。二是匠心开辟“荷锄园”劳动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双减”新路径,打造学校劳动实践的第二课堂。三是课堂内外深度融合,结合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社团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桃李芬芳 潜能绽放”音乐艺术节、阳光体育节、“丰文兰亭”书画节……师生共同编织绚烂的艺术篇章。 (五)撑起“平安伞”,筑牢“安全网” 落实 “1+3+x”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规范动作规矩化,优化内容活跃化。学校通过师生同讲、情景体验、安全演练、警示教育、技能比赛等模式,寓教于乐,使师生知行合一,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高质量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一)紧盯常规管理,在“精益求精”中求发展 学校构建“561”管理联动网,形成校领导主抓、包级行政跟踪、年级组长负责、学科组长落实、科任教师配合的五级联动管理模式。教师每人每期至少接受两次随堂课听课检查,教学干部听课做到“五看”,同时检查教案、作业批改等情况,在规范中保障教学质量提升。 (二)丰盈课程建构,在“落地生花”中求发展 学校从整体上规划三级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坚持国家课程为主,辅以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构建了“潜能育德”“潜能增智”“潜能健体”“潜能艺术”“潜能劳动”为一体的课程内容。在“潜能劳动”课程中,把劳动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开设“智慧大棚”“果树嫁接”“科创劳动”等实践项目,将劳动教育的基本形态推向数字化、科技化、创造化。在“潜能艺术”课程中,打造蓝染、书法等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课程选择,形成独特办学风格和品牌效应。 (三) 提高课堂效能,在“核心素养”提升中求发展 一是课程改革领航,项目教学启新篇。学校深化项目化实践活动,本学年组织教师参与项目化、跨学科培训3次、实践5次,提升课堂效能。二是信息技术赋能,智慧课堂展新姿。学校依托信息技术,鼓励教师借助希沃、鸿合等软件,助推智慧教学。本学年,崔彬、黄婷等4名教师在区级信息技术应用活动中获奖,语文、数学、综合组在信息化主题研修活动中分别获区级一、二等奖。三是实践反思助推,教师专业绽芳华。学校组织各学科开展“说上评”展评活动30余次,整理收集教学案例30余篇,促进教师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反思中成长。四是赛课竞技激活力,教研创新扬风帆。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各类赛课,游小娟获市级书法赛课一等奖,邓杰获市级说课比赛二等奖,崔彬获区级思政课赛课一等奖,谢明获区级体育赛课二等奖,杨凡获区级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四)立足校本研修,在“学思结合”中求发展 学校持续深化校本研修,不定期引进优质资源,并依托本土专家,确保每年至少为各学科教师提供4次专业研修。教研组和备课组每周收集教育教学问题,精准确定研修内容,再聚焦具体课例,运用“三个来回”研修模式,通过“日备课”“周论坛”“月课例”“期赛课”等研修活动,提高研修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特色研修体系。 (五)紧扣多元评价,在“融合育人”中求发展 一是以数据为基础,搭建数字化评价框架。作为“重庆市综合评价试点校”,深入实施春季综合评价项目,充分利用各类数字化工具,实时分析数据,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二是以素养为核心,构建多元智能评价体系。学校推出“潜能娃成长手册”,利用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素养发展状况,并利用数字化平台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成长轨迹。 四、高效率做好后勤服务,优化育人环境 (一)建立健全后勤工作制度 制定后勤人员月培训制度,不断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建立后勤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有效落实人员的奖励惩罚;制定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确保经费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顺应财务报销新流程新要求,规避违规行为。 (二)落实校园安全保障工作 1.认清形势,理清安全稳定主体职责。学校更新优化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定校级领导—处室—年级组—班级为单位的四级网格安全管理体系,切实把“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实到工作全链条、全流程。 2.压实责任,抓好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在校期间按照“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安排校园值周,节日假期按照“1+2”模式开展值班工作。落实保安日常巡检制度,依托校园安全平台,确保巡检过程可见可追溯。 3.内外联动,保障校园安全万无一失。一是隐患排查深入细致,以实际行动提升师生的安全感、幸福感。二是安全教育警钟常鸣,利用班会、升旗仪式,全面开展教育。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