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火车西站地区旅客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重庆火车西站地区旅客提供综合服务。承担旅客便民服务和枢纽公共秩序管理服务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一村8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晓林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火车西站地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 |
10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7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安全生产 (一)抓好枢纽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常态化对枢纽及南北循环道消防、特种设备等进行全覆盖检查,累计开展各类设施设备巡检281余次,督促整改问题170个;对枢纽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电扶梯系统等分时段、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业维保,全年共计开展专项维保60次、维修各类设备90台、各种特种设备检测6项;在汛期来临前全面排查排水设备,开展排水沟疏通维修工作,修复故障排水设备20台,改造排水设施1处;积极配合广场导光筒改造施工、正压送风系统改造施工等重要项目,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安全文明施工,确保施工期间枢纽安全稳定运行。 (二)加大经营设施安全管理力度。每月定期对按摩椅、充电宝、储物柜等经营设施开展安全检查,全年检查17次,共发现问题62起,均已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要求各经营单位每月开展自查,全年提交安全检查记录84份,确保枢纽经营设施安全;在重要节假日召开经营单位工作会3次,建立经营单位节假日值班制度,要求发现问题半小时内到场处理;协调远见公司将出站口10块吊旗灯箱幕布材料全部更换为B1级防火阻燃材料及线路升级改造, (三)抓好意识形态管理。建立西站枢纽LED屏、公示栏、广播台账,做到基本信息心中有数;加大宣传内容的巡查力度,安排人员每天对显示屏、广告标语等文字内容的合理性进行巡查。组织物业公司召开意识形态安全管理会3次,要求中心及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每天对LED显示屏、广播、公示栏、墙面、设施等进行巡查,做到巡查全覆盖;采取专人发布他人监督方式进一步规范广告刊播流程,刊发公益广告40余次;规范公示栏新增内容审批程序,并对枢纽小喇叭等语音播放内容严格审核,按照专人专管的原则,确保临时播放内容安全。 (四)切实提升安全应急能力。组织物业公司开展电梯困人、火灾、旅客突发疾病等应急演练30余次;全面梳理枢纽存在的风险隐患点,对12个岗位建立“两单两卡”;落实风险性较高项目作业报备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枢纽各单位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汛期等时段前,开展设备摸排、风险预估等方式,降低特殊时段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新增筒靴、荧光指挥棒、反光背心、医疗围挡、锥形桶等应急物资65件,建立应急物资存放点1处,累计开展应急救援3次;建立广告设施专人值守制度,明确了应急联系人;开展舆情处置培训会2次,建立敏感事件上报及处置流程。 二、加大管理协调力度,确保秩序安全 (一)打造安全出行环境。在出站大厅单信通道设置固定安保岗位4个,开展旅客引导服务及文明劝导工作;开展夜间滞留旅客排查管理服务工作,累计服务夜间滞留旅客约5025余名;积极配合执法单位开展非法拉客揽客及黑车联合整治工作,劝离非法拉客揽客人员450余人次。完成出租车上客点秩序维护工作人员及设备的移交,组织出租车上客点秩序维护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及应急处置培训2次,规范引导手势及文明用语并优化勤务模式,完善了人员考核细则。 (二)提升出行体验感。召开枢纽网约车及出租车专用区域研讨会2次,对枢纽扫码拉客、拉揽客、出租车拒载等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了讨论,劝导拉揽客68次、解决出租车乘车纠纷20余起,改善了旅客乘车环境,切实提高旅客出行体验感。 (三)开展车库秩序整治。积极联动交巡警、物业公司等多家单位,3次现场论证高峰时段车辆疏导联动方式;通过高峰时段在重点区域增加工作人员的方式加强车库疏导,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出租车排两排、进出口抬杆放行等多种方式缓解车库入口拥堵,有效提升了车辆通行效率;全年对车库流线、网约车上客点等进行优化调整3次,增加引导标识100余块,增加锥形桶隔离设施400个,车辆通行秩序得到大幅改善。 (四)加大咨询台管理力度。对西站枢纽咨询服务台日常考核管理办法进行第四次修订,优化了考核结果运用方式,加大了处罚力度;召开咨询台位置轮换会4次,督促整改问题40余起;召开咨询台退场会议2次,与咨询台服务单位提前沟通,于8月2日咨询台服务单位全部撤场。 (五)促成网约车及出租车专用区域的开通投用。召开网约车及出租车专用区域开通投用专题协调会3次,明确开通时间、导航定位、宣传、问题整改等事项;增加服务设施60余处、隔离设施80余处,优化指引标识150余处;新增志愿服务岗位8个、保洁岗位5个、安保岗位3个,并组织枢纽物业及一线工作人员开展旅客流线指引培训2次;建立二期试运营联动群及通讯录,协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井盖破损、水沟堵塞等问题共计30余起;与物业建立联动机制,由中控室通知现场志愿者举牌225次,引导旅客乘坐出租车。 三、提升服务能力,营造良好出行环境 (一)提升现场管理品质。督促物业公司制定月度工作计划,每月按照计划对不锈钢、玻璃、大理石等开展深度保洁;开展枢纽公厕品质提升专项整治工作,累计开展公厕疏通4次、化粪池清掏2次、更换饮水机滤芯2次,更换损坏门锁、门合页、皂液盒等服务设施50个;安排人员每天对公共区域的礼宾柱、水马、标识等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高温天气在出租车上客点、车库、卫生间等位置增加冷风机10余台,开展禁烟劝导工作,增加禁烟标识20余块,组织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一线人员共计50余人参加到劝导工作,开展劝导80次,劝导有效率达98%,优化旅客出行环境。 (二)积极优化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问询指引、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全年累计1398人次参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旅客260万人次。联合新桥街道开展了以“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暑运期间,在广场志愿者岗亭设置了2处清凉饮品自取点,免费为旅客提供酸梅汤解暑;开展新生接待活动,共有75所高校完成登记备案,接待新生2万余人;协调北京微爱基金协会在站前广场开展AI眼底筛查及健康科普志愿活动,累计提供服务1099人次;引入西区医院进驻枢纽咨询服务台,累计提供医疗服务15次,开展宣传健康宣传活动2次。 (三)丰富便民服务内容。全年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餐饮茶饮料、熟食制品等经营服务单位4家,目前共有11家经营单位,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盘活场地资源,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全年各经营单位物业服务费累计收入约460515元;开展旅客满意度问卷调查活动,收集意见60余条;已处理旅客投诉事件50起,投诉处理率达100%,满意度90%以上。 (四)做好运力保障服务。积极对接各运营单位,协调做好旅客疏解工作,组织召开运力协调会3次,协调运输单位做好应急出行服务保障;节日期间主动对接区交通局协调“雷锋的士”3000辆,疏解旅客约60万人次;坚持做好每日旅客到发客流量预估数据表,提前通报次日旅客到发数据,便于各运输单位安排运力,确保旅客快捷出行。 四、强化物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制定《巡查记录表》,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中心每人每周对各自责任的区域开展不低于2次的全面巡查,全年累计发现问题65个;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以物业公司西站项目管理层及中心工作人员为主的枢纽物业管理群,完善“报事+反馈”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提升工作效率;强化日常管理,坚持“日常巡查+月度考核”的管理模式,全年通报考核问题128个,均已督促物业公司完成整改;建立物业约谈机制,召开物业管理专题会议4次,约谈了物业公司3次,谈问题、摆事实,督促物业公司制定品质提升方案和整改计划,进一步提升西站枢纽物业服务质量。 五、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重点项目 (一)牵头起草《重庆火车西站地区综合管理办法》,并征求驻站单位、社会等多方意见后修改,报区司法局审批,推进综合管理办法相关工作。推进广场集市项目落地,引进重庆点折打造广场集市,充分利用站前广场闲置资源,设置经营摊位30个,大型集装箱式摊位6个,拟引进小吃、奶茶等产品,满足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推进文旅服务中心项目落地,与渝之眼公司合作打造文旅服务中心,在出站大厅新增咨询服务岗2处、接驳点1处,制定《文旅服务中心管理办法》,优化文旅环境,促进西站文旅融合发展,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建设。 (二)推进西站枢纽移交工作,制定《西站枢纽移交工作方案》,明确人员职责,建立移交工作群;开展枢纽公共区域设施设备的清点3次,并形成台账;召开移交工作推进会8次,对有共用设备管理主体、设施设备维修问题等进行协商;组织召开车库移交协调会2次,确保枢纽车库的顺利移交工作。 (三)推进枢纽物业招标工作,参加政府采购电子招财专项培训,确保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需求调查,形成需求调查报告初稿,初步测算了西站枢纽公共区域物业费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