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事业单位年报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3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发布日期:2024-07-10
字体:【 默认 超大 |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初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沙坪坝区沙北街94号

法定代表人

欧权

开办资金

26689.6(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222.43

33580.08

网上名称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从业人数

43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依托高校有利支撑,探索集团化办学,促进学校新发展,是这一年附中不断进行探索的主要路径与抓手。因此,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委的领导下,在重庆大学的支持下,主动改革、创新求变,“五官联动”、“集群滋养”,一年来进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嗅得来”时代气息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均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做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沙坪坝抓落实。2020年4月,为发挥特色优势,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一流中学,重庆大学、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双方签订了《重庆大学 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重庆大学附属中小学协议书》;2021年7月,沙坪坝区为进一步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缓解群众对“好学校”供给不足的焦虑,在之前学区共同体建设1.0、2.0版本的基础上,推出3.0版本,即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成立五个中学共同体教育集团。 于是,重庆七中共同体集团顺势而出、应运而生。七中集团一方面继续依托南开中学共同体集团的资源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另一方面“细嗅”时代气息,“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推进“名校+新校”模式,由总校校长担任各成员校法人代表,由总校校级干部任各成员校执行校长,采取“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实行人事、经费、物资、教学、教研、师训、评价等方面的统一管理,走出了一条“单一法人型”教育集团办学之路。 集团校成员重庆七中实验中学、重庆七中沙滨学校均建成于2021年,目前两校均已招满初中三个年级,形成一定规模并仍在稳步扩充中;同时,位于磁器口辖区的沙磁校区,在重庆大学、区委区政府的关注下,正在设计规划方案,即将实现提档升级,进一步扩充办学区域。截至2023年9月,七中本部共向七中实验、七中沙滨输出行政管理干部(处室)10人,专业管理干部(教研组)8人。集团各校做到了大事集中研究决定,教师统一招聘派遣,待遇标准拉通施行,“七中人”意识得到强化。这几年,集团各校以“品质一流,特色鲜明,相互滋养,持续成长”为发展愿景,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办学核心,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本、以服务为本,在各类监测、考评中居于全区前列。 二、“尝得出”文化味道 重庆七中肇始于清乾隆23年(即公元1758年)兴学的东川书院,所独具的“书院文化”是学校赖以发展的精神内核。我们不断研习“书院”育人内涵,深挖“七中”历史传承,创造性概括提炼、修订打磨,形成了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契合学校育人实际的“书院文化”,以“论道”“讲学”“修身”“践履”四个核心词作为引领,融入学校各项工作,打造“尊严教育”,提升师生自我认同感,深切感受“迈进七中门、尊严东川人”的荣耀。 “论道”,涵盖了“论家国之道”“论生存之道”“论万物之道”三个方面内容。“论道”,就是热爱并探究、思考个人、家国、宇宙万物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存规律。 “讲学”,指“讲知识之学”“讲方法之学”“讲态度之学”。学校尊重、鼓励学生讲求真学,磨砺气节,在东川校园里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讲学会友、激扬青春。 “修身”,包含了“修体美之身”“修行美之身”“修心美之身”。探求外在的体美、生活中的行美、内在的心美,形成自我省思的准则,不断修正,提升,超越,从而领悟“修身”的真正意义,追求高雅人生。 “践履”,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人与社会的“人我合一”;认知与行动的“知行合一”。我们希望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不断探求、检验,追求真理、实现目标,最终达成和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 我们聚焦师生精神内核的构建,坚持“以文化人”“守正创新”,将书院文化的四个词语结合师生的生活实际,形成师生易于接纳并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文章,形成具有重庆七中辨识度的“书院文化”,踏踏实实践行“教育成就尊严人生”的办学思想,通过促进师生塑庄严之像,赢得尊重之意,从而实现心性合一的“尊严”人生,激发师生向上的激情与热情,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三、“看得见”课堂变化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办好“集群校”的刻度尺;教学质量核心在课堂,高水平的课堂取决于高效率的讲与学。 着眼教研、课堂模式建构,提升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凝练出了“五集五备”的备课模式,即“集荟备心、集往备今、集概备全、集众备精、集实备蕃”的集体教研模式。凝练出了“五设五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设境入学、设问笃学、设辩研学、设台评学、设变迁学,实现具有重庆七中辨识度的七中课堂与教研模式。 发挥督导实效,建立市区教研员,校长、中干,青蓝工作室、督导室,年级领导小组四层级督导制,着眼课堂教学、备课组教研等常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实施手段、思路环节、整体效果、课堂智慧,发现问题、研讨分析、整改落实、提质促优。 推进多元交流,在重庆七中集群校间,以本部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教研、师训、评价交流活动,借鉴老校优秀经验,调动新校年轻活力,实现优势互补,从资源的一校一域单循环,迭代为三校广域双循环;在南开中学学区共同体中,借助领军学校的示范引领,打通校际壁垒,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成员校传经送宝,使得集群校教育资源增值效益显著;在重庆大学继教基教处、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的支持下,对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能力、学生科学兴趣培养方面进行专业引导,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听得到”家长声音 家长信任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家长呼声是学校努力的方向。重庆七中集团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加强同家长和社会相关组织的联系,增进了解、相互支持,听取家长对办学的建设性意见;加强沟通,努力消解各方过度的教育焦虑,充分借助各个家庭及社会的有利资源,激活合作共建的“新动能”。 学校坚持家校共育,持续开展“家长会”“家校悦读班”“家长学校”活动,以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家校合作为切入点,以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分享育人智慧,加强家校联系,得到了更多信任支持;坚持点面结合,“悦读”赋能从重点人头扩展到全班,从全班扩展到全年级,从年级扩展到全校,从本部扩展到分校;紧密与周边单位协同合作,利用重大附中优势,用足大学资源,积极与社区、街道、医院、派出所、消防队、企业合作,为教育教学提供多样化平台,保证集群校良性发展,提升社会满意度、美誉度。 五、“说得开”师生关切 教师和学生的关切,恰是学校改革着力点。学校历来关注教师发展的核心关键、敏感问题,秉持“兼听则明”观念,召开集群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轻教师座谈会,民主党派座谈会,退休教师座谈会,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在广大教职工子女入学、亲属就医、上班通勤等方面,多方奔走,协调解决;针对教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压力,进行团体心理沙盘辅导,疏解负面情绪,提高工作、生活的幸福感。 坚持正确的学生评价导向,开展“学情座谈会”“书吧对话”等活动,耐心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校长亲自抓整改落实,形成长效机制;整合优化61门活动类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在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上,群策群力、公示监督,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有人管”“减负担”“保健康”,不断增强学生受教育的获得感。 推动“附中”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体系繁杂的课题,我们愿意在重庆大学的关心与帮助下积极实践,以“五官联动”塑筋骨、“集群滋养”固本根。总结这一年,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在大家的帮助下,让亮点更丰富,让质量再提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2020年3月6日-2025年3月5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