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事业单位年报
重庆市沙坪坝区精神卫生中心2023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发布日期:2024-07-09
字体:【 默认 超大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1063587003862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沙坪坝区精神卫生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沙坪坝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市沙坪坝区心理康复医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提供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服务。(一)承担精神卫生的医疗、预防、康复及社区服务的业务指导任务;(二)承担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网络建立及突发事件心理救助任务。

重庆市沙坪坝区天星桥正街79号

法定代表人

谢聪

开办资金

2138(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沙坪坝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80.8

2138.4

网上名称

重庆市沙坪坝区精神卫生中心

从业人数

96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工作成效 (一)党建引领“铸魂” 一是思想建设牢固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主题活动10余次,“三会一课”、主题党日20余次,扎实推进主题教育。二是品牌打造强赋能。创建“‘医’路相伴,‘精’心卫你”党建品牌,与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党建共建、与天星桥街道共建心理咨询平台。三是党管人才增动能。选优配强中层干部队伍,完成精神科护(副)士长聘任。四是联系群团聚人心。完善措施,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会组织职能作用。五是从严治党强党性。贯彻落实“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开展清廉医院建设,推动医药卫生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查找隐患完成整改1处,持续开展“以案四说”“以案四改”全覆盖12场次,廉政提醒12次,严格领导干部外出管理。支委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3次,讲座申报审批,坚守新媒体阵地,修订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执行内控制度,全面落实采购主体责任及整改巡查、审计和“八张清单”问题。持续实行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无违法乱纪、收受红包等现象发生,不断完善《医疗纠纷处理预案》。 (二)医疗提质“硬核” 一是持续医疗核心制度完善与落实。修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及流程8项。签订精神病药物、处方授权、行风等多项承诺书。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开展医疗、护理、院感专项检查共计10余次,日常质量检查50余次。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与前两年同比,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明显提升,未出现三联使用现象。与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沙坪坝区救助站签订合作协议,深化互利合作。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强化科教兴院。完善了《人员外出培训管理规定》《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专项培训方案》《专家授课效果评价》等制度,全年派出临床骨干前往湖南湘雅二院、市精卫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及区人民医院进修、培训30余人次。制定了《“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采用“2+1+1”模式已开展涉及医学知识与基础操作考核6项,综合考核3次,达260余人次。组建了心理咨询与治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形成3个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学习小组,定向参加相关培训。开展了病历书写评比活动,平均得分95.29,较上年提升5%。严格把控继教课题质量审核,共开展34个课题,涵盖22个市级课题,参与超过600人次,参与率达100%,人均达到133.17课时。参加市精卫专科联盟云查房、学术研讨或学习班、工作坊、举办各种业务讲座及培训学习超500余人次,开展主题宣传、义诊活动12次。 (三)精卫联动“维稳” 一是扎实做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3.3‰;在册管理患者3667人,规范管理率94.79%;在册患者规律服药率87.24%,精神分裂症规律服药率90.51%;面访率95.36%,体检率76.63%,社区康复参与率71.64%。二是深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区22个镇街、159个村社均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其中16个镇街引入萤火虫、荣格阳光社工中心、西师书院、春暖社工等社会组织或专业机构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全区3个精神专科医院、8个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门诊(心理咨询室)建成率均达100%。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和区精卫中心单独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助力“莎姐守未”行动;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医联体合作,建成首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睡眠心理门诊。 (四)“软硬”举措助“惠民” 一是助推数字健康建设。完成临床路径和前置审方模块嵌入电子病历系统,开通微信公众号实现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医保移动支付等功能,提前完成信息系统改造目标任务,实现医检互认、传染病和重精管理等数字健康功能上传互联,完成财务管理系统上线和三级等保测评。二是改善就医感受。进一步改造服务流程、升级硬件及美化院区,持续打造无烟环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垃圾分类意识,促进环境改善。加快推进中心选址新建项目立项。三是拓展健康服务辐射面。以世界精神卫生日、医师节、护士节等为契机,开展义诊讲座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获得实惠。 (五)安全严控“固本” 一是健全防控机制,确保排查整改实效。建立健全了燃气油气、委外作业、食堂食品安全等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10余项,开展了燃气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火灾防控“除险清患”专项排查整治等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定期研判中心安全生产风险,修订了中心消防、防汛等4项应急流程,除每日巡查外,组织专项排查3次、领导带队督查12次,全年排查安全隐患36处,整改36处,整改率100%。二是强化宣传培训,提高职工思想认识。全年共组织开展消防培训2次、防震减灾培训1次、节前安全培训1次,反诈防骗宣传培训2次,通过QQ、微信等发送、转发安全生产相关信息30余条,张贴展板、宣传海报、电视播放宣传视频等宣传5处。三是强化物防储备,筑牢安全屏障。完成消防建设达标创建并通过测评,安装了一键报警器并与公安机关联网,在重点部位加装摄像头,每个安保人员配置了随身防具包,采购第三方公司提供定期消防系统检测、维护服务。 (六)强化运营管理“增效” 一是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坚持“精打细算降成本、开源节流增效益”,严把审核、管理关,算好预算、财务、经营3本账。二是完善流程管控措施。规范了药品耗材购销、病人伙食费管理等重点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环节,做到风险防控全程监督,经营管理有据可依。2023年总收入共2259.49万元,总支出共2001.95万元,收支结余257.55万元。门诊人次17,037人次,同比增长11.11%;出院人次551人次,较上年增加11.31%;实际占用床日136,735床日,较上年增长1.6%,实际病床使用93.65%,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40,111床日,较上年增加1.43%。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党建引领还需要进一步加力,提升红岩党员示范岗作用发挥。二是进一步提高临床科研教学能力。三是中心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不断推进学科亚专业发展。四是患者报告患病率较市级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五是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助力数字健康落地见效。 三、2024年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医生身份、党员身份”有机融合,聚焦“惠民有感”,继续深化“红岩医者·精心卫你”党建品牌打造,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意识。二是持续强化内控管理,多措并举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三是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强化制度保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四是整合人力资源,打造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引才用才机制。五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优质高效便民服务平台。六是加快推进重精服务管理走深走实,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落实重点人群心理服务。七是进一步改善中心诊疗环境,规范医废处置、垃圾分类管理,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筑牢安全防控体系,确保中心安全稳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执业许可证登记号:PDY10047550010611A5201,有效期:2021年8月23日-2036年8月22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