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亚军,男,1977年9月出生,副主任医师。现任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急救学组委员,重庆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垂体瘤学组委员,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急诊分会委员,重庆市数字医学会监事委员,沙坪坝区急诊质控专家。
“行医数十载,我始终坚守着一条十分简朴的道理:急病人之所急 想病人之所想。”苟亚军说道,从事重症、创伤和急诊医疗工作17年里,他积累了重症医生的深度洞察力、创伤医生的当机决断力和急诊医生的灵活应变力以及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救治技术,让他在处理各种危急重症和严重创伤病人时总是成竹在胸、游刃有余,同时,他积极推动“创伤救治中心”、“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等平台建设,为创建新型危急重症伤病员救治模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救治各类危重病人50000余例,各类创伤病人近4000例,完成各类创伤手术2000余例,救治成功率达97%以上。
急诊科工作较为复杂,忙而累,工作难度大、强度大、遇到的问题也最多。在这个岗位上工作,需要付出的更多,一个电话打来,马上就要投入到紧张的急救工作中去,展开与时间争夺生命的赛跑。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质,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陪伴在父母和孩子身边。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
年初的一天,正值下班的时间,抢救室接入一名跳楼自杀的男子,严重多发伤,整个人处于休克状态,情况十分危急。接到抢救室电话后,苟亚军主任马上换上工作服,投入抢救工作,和值班医生一起给病人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输血、加压输液,陪送检查、急诊手术,术后由于患者大量失血,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DIC,术后苟亚军主任也没有离开,一直守在床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引流量、尿量、血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伤者的血压开始逐步回升,引流管引流量减少了,尿量开始增加,呼吸开始好转 ……在病床旁守了3天3夜后,病人苏醒过来,醒过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还活着?”尽管当时已是非常疲倦,但当听到这微弱的声音后,苟亚军笑了,“我们又成功了!”。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苟亚军作为医院卫勤和应急医疗骨干,先后参加了重庆市和沙坪坝区组织的各项重大应急医疗保障任务20余次,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从业期间,他严格遵循医疗常规,率先在区内开展经腹腔镜肝破裂修补术、经腹腔镜脾破裂修补术、经腹腔镜脾切除术、经腹腔镜空回肠破裂修补术、神经内经下脑内血肿清除等新技术、新业务研究,在危重症的系统化监测和生命支持治疗、严重创伤早期损伤控制及微创救治、心肺复苏及应急医疗救援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走在了国内前列。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及市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严重创伤早期规范化救治、危重病救治领域在区内处于领先地位。带领陈家桥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逐渐成为大学城片区急诊急救、创伤、中毒、神经外科和危重病救治中心,服务范围覆盖沙坪坝区西部九镇,服务人口达60余万。
从2002年大学毕业开始,他始终坚守在急、危、重症前线,这么多年过去,为人医者的他从未想过放弃。在一个又一个数据的背后,传递的是患者与医生间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也是苟亚军医生精湛医术的最直接体现。如今回首这些年,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苟亚军坚守的信仰也是所有医生不懈追求的目标。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