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沙磁人才专栏>人才风采>高端人才
徐亚丁——出走一生,痴心不改,归来仍是少年
发布日期:2020-09-28
字体:【 默认 超大 |


我叫徐亚丁,来自沙坪坝区体育局,是重庆市艺术体操队总教练。

因为热爱而坚守

1979年,我就读于成都体育学院,从此与艺术体操结缘。一晃近四十年,回首这半生,我只做了一件事;艺术体操。快60岁的我,对艺术体操的热情,对它的爱,从未改变。

直到现在走在大街上,我还是会关注小朋友的身材,发现身材好的,还是会很激动地跟上几条街,去搭讪,也不怕被家长当成人贩子看待;听到音乐,还是会条件反射,这段旋律可用作什么动作组合的编排?一天不去训练,还是会心里不踏实。抱着这种热情,围绕着艺术体操十三平方米的场地,整整走了近四十年。

在我的工作日程表里,从没有节假日,春节只放了三天,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常常利用节假日加紧训练,我先生说我是——假忙,因为节假日更忙。带业余队是如此,带专业队更忙。白天训练,晚上经常加班到深夜。艺术体操每年六站比赛,每次外出一走就是十多天;冬训、夏训,常常一走就是一两个月。大学恩师曾劝我离开又苦又累,压力又大的工作,但为了艺术体操,我选择留下,继续耕耘,继续训练,继续坚守这份爱!

因为坚守而付出

训练是教练的主要工作。近四十年来,它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不管炎炎夏日,不管寒冬腊月,从不缺席,从不间断。我的队员在背地时悄悄里说希望徐老师生病住院,这样就可以好好休息一天

训练,使我无暇顾及其它。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常常为了教好一个动作,忘了去接他;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后常常熟睡在体操馆;儿子生病住院,我因外出比赛,没有一天守在他身边。儿子说,艺术体操才是你的宝贝,我的地位还不如它。是的,对于艺术体操,我无悔;对于家庭,我有愧。

一天天守望着她们训练,一场场带着她们比赛,一年年陪着她们成长,既辛苦又枯燥,但,我甘于这种寂寞和平淡。

我爱艺术体操,也为它一夜白了头。1989年省运会的艺术体操比赛,这是重庆的业余队与成都省专业队的比赛,压力非常大。16名运动员,25套动作,生怕有一个动作失败,丢掉奖牌。器械每一次抛出,我的心就跟着飞到空中,每一次落下,我的心又跟着重重的一沉。如果没成功接住,那是心碎一地的感觉。那场比赛惊心动魄,终生难忘。最后,我们囊括了所有13枚金牌。比赛完回重庆,我整整睡了三天,起床梳头,突然发现头顶,白了一撮头发。为了艺术体操,29岁的我,一夜白了头。

因为付出而收获

作为一个教练,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她带出的队员有所成就。08年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亚军吕远洋是我带的第三批队员,她是艺术体操走上最高奖台的人,她作为国家队队长,率领她的队友,曾三次征战奥运会。还有更多的队员,通过艺术体操这个平台,走上各行各业。有在总政歌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工作的;有作为杂技演员而获得金小丑奖的;有在金融界和教育界工作的,还有两名正在重庆艺术体操专业队做教练的等等。

以前,艺术体操在重庆没有专业队,辛苦培养的苗子,都被上海、浙江、四川等队纷纷选走,我前后共输送了二十几名队员。看着她们远去,我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能为艺术体操的普及和推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难过的是没有自己的专业队,为他人做嫁衣。

201410月,我守望多年的艺术体操专业队终于成立了,我很荣幸地担任总教练。感谢领导的信任,是领导的果敢和气魄给了我勇气;是领导的睿智和丰富经验引导,让我更有信心。作为我市第一支市队区办的专业队,担负着代表重庆市参加全运会及年度比赛的重任,这沉甸甸的重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种责任和使命。

莫道前路崎岖长,岁月从不败辛劳。短短不到四年时间,艺术体操,如初生的小荷,开始崭露头角。2017年,在第十三届全动会艺术体操比赛中,全体队员顽强拼搏,成功晋级决赛,圆满完成了市体育局要求在全运会上举旗亮相的任务。

20184月,在山东蓬莱举行的全国艺术体操集体锦标赛和个人冠军赛上,队员们不畏强手,为重庆艺术体操夺得三枚金牌、两枚银牌、四枚铜牌,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同年6月,在深圳全国冠军赛上,我们夺得了团体总分第三,提前八年实现了为之奋斗的梦想,为重庆市和沙坪坝区争得了荣誉。20197月,队员杨瑞婷代表中国出征亚洲青年锦标赛,夺得个人单项球操银牌,个人团体铜牌,更是为中国争得了荣誉。这些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离不开教练员顾全大局和无私奉献,离不开运动员服从安排和艰辛努力,家长的理解和全力支持,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我为队员们骄傲,更为这支团结、充满了战斗力的团队而骄傲。

我坚信,只要坚持,一切有可能;只要领导支持,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团结努力,就没有不可能。我希望,在艺术体操这条道路上,出走一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