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祥映,重庆市新东方烹饪职业培训学院教务督导。中式烹调高级技师,曾获“中国烹饪大师”“重庆市火锅大师”“重庆市川菜名师”等荣誉称号。擅长中式烹调、各种火锅、卤烤及特色江湖菜的研究和创作。
如果不是故意问起,大概连他自己都忘记已从事烹饪行业30余年了。他说:“烹饪这一行,是越干越爱,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做菜,研究菜。”
往事里的“学厨印象”
1983年,他在一家工厂里做着铸铁工的活儿,日子平淡如水。一天,看着眼前的一碗炒饭,伴随着氤氲的热气他仿佛看到了自己6岁那年站在板凳上炒菜的情景。“难道一辈子就这样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他在心里反复的问着自己,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勇敢地做出决定:辞职,学厨师。就这样,范祥映开始了自己的烹饪之路。
学厨是辛苦的。赶入行时,为了练好刀工,时常练习到凌晨1、2点,练习最多的就是切萝卜。他说,那段时间里买了好多萝卜,一箩筐一箩筐的切。一次,他像平常一样拿萝卜练习,用刀往下切的时候,不小心一刀滑到了左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顿时流血不止。送到医院时,医生告诉他必须休息,不能再练习。“当时痛还是其次,脑子里想的全是害怕自己的厨师生涯就此结束。”他说,“回到家后,也不顾医生的劝告,慢慢地进行练习,算是运气好,手很快就好了,那时我才放心 ,觉得厨师生涯又有希望了。”
厨师需要不断的去学习研究
大概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坚持,他的厨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998年,他在一家宾馆担任行政总厨。为了不断地给食客新鲜的味觉体验,他大胆尝试创新、融合的菜品。即便到全国各地出差,也不忘与当地的厨师切磋交流,细心考究各地菜系的技巧风格和口味。一次机缘巧合,他结识了一位做北京菜的厨师,尽管他们并没有在同一饭店做事,但因为烹饪,两个人竟聊成了兄弟。回忆起那时的场景,范祥映不由脸露笑容,他说:“我对北京菜的认识源于那个北京兄弟的启蒙。”他描述出的画面是:一个重庆人,一个北京人,坐在一张桌子边,一时桌上放着川菜,一时又放上京菜。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川菜、京菜“交流会”。既结识了朋友,又学习了新东西。
三尺讲台传授美食技艺
2004年,在餐饮行业生意最火的时候,范祥映选择了加入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当起了一名烹饪教师。他说,以前做厨师,只需要做到让顾客满意就好,现在作为一名老师,更多的责任是教授给学生们专业的烹饪技能和做人的准则,希望他们学厨、学德。
在从事烹饪教育的15年里,他总是兢兢业业,严厉而又幽默。每一堂实操课,他总是从食材的选择、刀法处理到制作过程开始认真的讲解,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清楚整个操作过程。他说,只要学生愿意学,我就愿意把我所有的技艺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在他教过的上万名学生中,大多数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创业开店并成立餐饮品牌的学生也遍布全国,甚至有些学生将重庆小面、火锅带到了海外。
“依止名师,勤奋好学,自信思维,用心体会。”这是范祥映的信念,他坚信作为一名厨师,要了解每个地区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倾向,然后将这些精妙的技艺发展成为一种习俗,一种文化,并且将老一辈厨师的精华传承下去。而作为一名厨师,则要秉承教书育人的理念,用爱与责任来教授他们知识和品德。
从厨师到教师,这不仅是范祥映身份的转变,或许也是他厨艺生涯另一种精彩甚至更有意义的延续。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