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关镇举行“情牵滴翠”作家采风活动
来源:青木关镇 日期:2023-05-04

    4月28日,由上游新闻、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和重庆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情牵滴翠”作家采风活动在沙坪坝区青木关镇举行。

    37年前,一群农民组织成立了滴翠文学社。他们从油印刊物起步,迄今已刊发作品7000余篇,出版长篇小说20部,作品多次登上《人民文学》《诗刊》等刊物。截至目前,共培养出了17名省级作协会员和两名著名新闻传媒人。

    全国第一位被称为“田坎记者”的罗成友也来到了采风活动现场,他是重庆新闻界首位“范长江新闻奖”(现已合并为长江韬奋奖,是中国记者的最高荣誉奖)获得者,他也是滴翠文学社的首任社长,他回忆起了1986年1月18日发生的事情:“那天下午两点,青木关爱好文学的农民来了42名。听说镇上的文学爱好者要成立文学社,有的从田坎上直接跑来,裤腿上还沾着泥巴。会上大家商定,每人每年交2元,筹集了80多元买来办刊物的纸张,自己编稿,自己刻蜡纸,自己油印、装订……就这样,文学社靠一块刻蜡纸的钢板,一台文化站的油印机开张了。每月出一期报纸,每季度出一期杂志,每月组织一次作品讨论会。”就从那一天开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乡土文化,滴翠文学社凭着37年的坚守,在一个小乡村留下了值得记录的乡土文化样本。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全国知名报告文学作家李燕燕曾多次到访滴翠文学社,她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滴翠文学社恰好就在我们已经告别了“农耕时代”的当下,仍然将“耕”“读”二字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滴翠文学社能走到今天,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文学社现任社长李承萍介绍说,近年来沙坪坝区委宣传部,青木关镇党委、政府等多次拨款资助,一些民间人士也积极出资设立了“滴翠文学奖”“滴翠新闻奖”。大足区作协副主席、全国“打工作家”代表人物张儒学笑称,李承萍就是那“民间人士”之一,他已年过七旬,不仅热心操持滴翠文学社的事,他自己也在创作上硕果累累,近年来已经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李承萍在昨日的交流活动中说,自己是一个只读过初中的农民,就是因滴翠文学社的朋友鼓励,才走上了文学之路,他在59岁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张儒学的作品曾参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他说自己就是二十多年前在青木关打工时邂逅了滴翠文学社,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我感恩青木关这片热土,感恩给了梦想的滴翠文学社,让我找到了诗意和远方,在文学的梦想里尽情地飞翔……”

    为何一个农村文学社能延续37年,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创作指导部主任、重庆市作协小说创委会副主任宋尾认为,扎根于土地、服务于人民,就是其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也是作家创作最需要的“灵感”。

    日前,重庆市文学志愿服务联席会议成立暨文学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旨在增强重庆文学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贡献文学力量。重庆文学院、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作为成员单位之一,率先推进“情牵滴翠”的“文学在场——重庆市文学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以此来推动文学服务基层组织、服务基层作家、服务人民群众。通过昨日的采风活动,作家们了解到青木关小学的“青芽文学社”正在萌芽,即将破土而出,这是滴翠文学社的清泉滴流所结下的另一枚果子,也是播撒下了文学未来的希望种子,作家们纷纷表示愿意通过各种形式来帮助这个文学社的成长,光大文学价值,拓宽文学道路。

    除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外,沙坪坝区、大足区、南岸区、渝北区、渝中区等区县作协的作家代表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Copyright © www.cqsp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19004061号-1 联系我们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861号 网站标识码:5001060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12345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