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遇到网络诈骗,除了报警还能这样留存证据!”在重庆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街头的普法宣传点前,刚听完志愿者讲解的市民李女士分享道。
为精准解决居民“急难愁盼”,9月以来,天星桥司法所将法律知识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以“法治润民心服务零距离”为主题,创新推出校园普法浸润+街头走访宣导+社区咨询解忧+入户送法暖心”多元普法宣传模式,努力让法治服务渗透到基层治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校园浸润:趣味课堂播撒法治“新苗”

“如果看到同学被欺负,我们应该怎么用法律保护自己呢?”在天星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上,普法志愿者抛出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随后,志愿者结合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充值、校园欺凌维权等真实案例,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校园安全维权等主题,用动画短片、情景模拟的方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知识转化为易懂的“成长指南”。
此外,课后的法治活动区更是热闹非凡。活动设置的法律知识闯关、法治手抄报创作等趣味活动,激发了学生学法兴趣,让法律知识汇聚成一个个生动场景和画面,推动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原来法律和我们的成长这么密切,能帮我们解决好多成长中的问题。”刚完成手抄报的张同学,举着自己的作品向志愿者展示,眼神里满是自豪。
街头宣导:烟火气里传递法律“温度”

“嬢嬢,您看这个案例,骗子就是假装‘客服’说您买的商品有问题,要给您退款骗钱的!”志愿者拿着普法宣传传单耐心地向路过的崔阿姨讲解电信诈骗的常见套路。
活动当天,天星桥司法所组织普法志愿者在商圈、农贸市场、公交站点等人流密集区域,以悬挂普法横幅、摆放流动展板、发放法治宣传传单等形式在街头走访宣导。
针对农贸市场商户集中的特点,志愿者们重点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商品退换货、食品安全责任等内容,现场指导商户规范经营以及告知消费者如何合理合法维权。
“老板拖欠工资,我们该找哪个部门?”“工伤后怎么申请赔偿?”......在务工人员集中的天星桥商圈,志愿者则聚焦务工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现场指导“如何留存劳动关系证据”,提升务工人员的法治素养和维权能力,让法律知识顺着烟火气传到群众身边。
“以前怕维权麻烦,遇到问题总想着忍忍算了,今天学到了这些知识,心里踏实多了!”务工人员刘师傅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社区解忧:专业咨询破解“民生难题”

“我家楼上漏水,多次协商都没解决,这种情况能通过法律途径处理吗?”在都市花园社区的“社区咨询解忧”服务点,居民陈大爷向坐班律师咨询困扰已久的问题。
此次活动,天星桥司法所邀请专业律师驻点,围绕“房产交易纠纷”“邻里矛盾调解”“养老权益保障”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高频领域,用“案例+法条”的方式,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让居民们更切实地感受法律服务的温度。
据统计,此次共设置2处“社区咨询解忧”服务点,累计接待居民咨询50余人次,成功调解邻里矛盾1起,真正把“法律诊所”开到了居民家门口。
入户送法:暖心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

“老师,这是我们这次的普法宣传册,里面讲了怎么防范电信诈骗,您要是遇到这些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掉入诈骗分子的圈套......”普法志愿者一家家地敲开居民家门,一边发放宣传资料,一边用拉家常的方式耐心讲解“租房合同怎么签更稳妥”“邻里纠纷如何依法化解”“如何预防电信诈骗”等实用的法律知识。
“我们小区停车位不够,经常有人抢车位吵架,能不能帮我们普及下相关法律?”......此外,在入户过程中,志愿者们特意携带“法治需求建议表”,逐一了解居民的法律诉求。
“收集这些需求,是为了让后续的普法服务更精准,提高普法的实效性,切实让普法惠及群众。”天星桥司法所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入户送法已覆盖辖区9个社区,累计走访居民150余户,收集法治需求建议7条。
此次“法治润民心服务零距离”系列活动,以多元的普法模式,让法律知识从“纸上”走到“群众身边”,有效营造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区氛围。下一步,天星桥司法所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法律服务形式,推动基层法治服务从“全覆盖”向“精准化”升级,为建设平安法治社区增添更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