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是具有公益属性的餐饮服务项目,是高质量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重庆市打造“渝悦养老”金名片的关键一环。沙坪坝区把“养老助餐”作为重点工程,持续着力推进社区食堂建设。
7月11日,沙坪坝区民政局牵头组织召开了沙坪坝区第三批社区食堂建设现场会,区政府副区长赵祺出席会议,区民政局、歌乐山街道主要领导、全区各镇街民政工作分管领导、民政和社会(区)事务办负责人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盛茗康食中央工厂,了解了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歌乐山街道、沙坪坝街道、井口街道、渝碚路街道、磁器口街道分别介绍了社区食堂运营模式及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歌乐山街道:立足实际,结合前期调研数据,充分利用现有优质资源,拟与社区附近的养老机构联合开设社区食堂,由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站提供每日菜单信息,供有用餐需求的群众自主选择,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免费提供送餐助餐服务,从而拓展养老服务站的功能,切实服务社区居民。
渝碚路街道:一是拓展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功能。街道和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商达成一致协议,扩展食堂就餐区域,在满足在院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前提下对社区老年人开放。二是引进餐饮企业,对现有6个养老服务站实行“中心+快车”配餐服务。依托杨公桥社区养老服务站现有的厨房场地,引进餐饮企业经营社区食堂;做好老年助餐服务前移,摸清“社区食堂+保障人员”、“社区食堂+刚需人群”底数,提前登记了解每日就餐人数,做好采购计划,由中心点为5个助餐点和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和送餐上门服务。三是多元化满足老人用餐需求。支持辖区优质餐饮企业在小区推广“社区星级厨房助餐点”,鼓励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利用社区门店开设老年餐桌,推动老年助餐服务不断升级。
磁器口街道:建设模式为“2+3”模式,即2个社区食堂(养老中心食堂、金蓉社区养老服务站食堂)、三个助餐点(凤凰山社区、磁建村社区、金碧社区养老服务站)。养老服务中心与四个社区相距约400~600米,服务半径近,通过中心带站做好三个社区助餐点服务,由养老服务中心送餐到社区指定地点后进行分发配送。金蓉社区养老服务站食堂专门为古镇景区区域的居家老年人、商户、部分游客就近提供助餐、配餐服务,制定辖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午餐服务计划。
井口街道:1.中心带站,服务便民。社区食堂采取“中心带站”方式运营,依托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中央厨房”,在辖区社区养老服务站设立助餐配送点,构建“1+X”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延伸助餐服务触角。辖区老人可通过助餐电话、联系站点志愿者等方式预约订餐,也可选择到就近的养老服务站取餐。2.资源整合,服务多元。整合社区食堂、和顺茶馆、电影院、日间照料中心、舞蹈排练厅、健康咨询室、理疗室等功能室,让来社区食堂用餐的老年人还可享受养老服务中心配套的休息、娱乐、康养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沙坪坝街道:拟与重庆大学校内食堂联合建立社区食堂,最大限度减少前期经费投入,在探索中总结社区食堂政策宣传推广、配餐送餐服务、食品安全把控、居民意见收集、补贴政策兑付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社区食堂建设工作方案,在辖区全面推广社区食堂建设运营。
会议强调,沙坪坝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解决居家养老人员的就餐问题。各镇街要立足实际,广泛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社区食堂建设和运营,通过社会合作、功能拓展式、社区嵌入式、服务叠加式的建设方式,深化“中央工厂+中央厨房+助餐快车→社区食堂+进家庭”的助餐服务模式,不断丰富完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服务功能,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社区食堂建设运营方案,多元化、多角度推动社区食堂试点落地,积极发展沙坪坝区银发经济,为全区经济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盘活资源,助力沙坪坝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沙坪坝区将以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质量为目标,以解决老年人特别是低保老年人、特困老年人、建档贫困老年人、困难残疾老年人 “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为抓手,推动“中央工厂+中央厨房+助餐快车”产品和服务向社区食堂、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中心(站)、老年人家庭覆盖,力争2023年底前实现“一镇街一社区食堂” ,加快形成更加高效、安全、便利的“沙磁社区全照护”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主办: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 渝ICP备1900406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106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