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域推进,建立系统政策体系。以“创建制、差异化、全覆盖”为原则,系统建立“2+5+N”创建体系(即2个市级典型、5个区级示范、N个特色生活圈),制定全区《创建实施方案》,应用全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基本服务目录、建设指南、政府购买服务事项清单,配套《“一老一幼”服务方案》《家庭适老化改造方案》《沙坪坝区15分钟商业服务圈建设工作导则》等行业政策,构建“1+3+12”生活圈政策体系,明确差异化、全覆盖创建路径。
二是摸清底数,画好规划“一张图”。结合城市体检评估等相关工作,划定各镇街生活圈创建范围,摸清区域文脉、资源禀赋、人口数量、人群结构、设施和服务现状等特色定位与独有特征,全面摸底调查辖区内闲置土地、低效用地、闲置用房等空间资源,充分考虑人口规模、服务面积、快速路、干道、山水自然边界等要素,制定《沙坪坝区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建设行动计划》,编制形成石井坡街道、沙坪坝街道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规划“一张图”、服务要素配置“一张表”,统筹服务要素空间落地。
三是典型引路,打造特色示范标杆。突出“典型引路、梯次推进”的思路,以石井坡街道、沙坪坝街道为典型,推动全域特色场景集成。石井坡街道重点针对特钢老家属区居民需求,以特钢工业文化、和谐邻里关系为纽带,创新开展“文明换享家”“社区团购”“便民巧匠铺”“老年食堂配餐点”等特色服务,压茬推进电梯加装、网约车暖“新”驿站、智能化改造等项目。沙坪坝街道围绕青年重点人群,新增青年创业空间3500㎡,落地300套青年人才公寓,打造建筑巷、一心巷、松林路“三巷”潮玩地,集成打造全国首个“骑手友好街区”、全龄友好社区等服务场景。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沙坪坝街道中渡口社区已入选全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首批创建名单。以“设施齐备、特色突出、场景集成、功能整合”为标准,重点打造、成型完善凤天路等6个特色完整社区,统筹配置居住、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各项功能、设施和空间,以“一圈多能”持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